高二语文综合测试
一. 基础知识
1. 下面加线字的注音或字形均无误的一项是( )
A. 青荇(xìng) 长篙(gāo) 浮藻(zǎo) 斑澜(lán)
B. 漪(yī)沦 罗绮(yǐ) 发酵(xiào) 霉菌(jǔn)
C. 笙(shēng)箫 残羹(gēng) 腐(fǔ)烂 侵蚀(shí)
D. 踟蹰(chí chú)荒芜(wú) 干躁(zào) 山峦(luán)
2. 指出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
(2)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
(3)这无休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 )
(4)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
(5)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 )
(6)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了,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了。 ( )
3. 下面诗句,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C.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二. 阅读理解
4. 对“死水”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沟“死水”象征着那个粘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B. “死水”象征着1925年前后旧中国军阀混战、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C. “死水”象征着军阀混战给人们造成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污水横流。
D. “死水”象征着旧中国一片黑暗、一片污浊的社会状况。
5. 对“死水”的诗句的解说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诗中,那些“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那些“剩菜残羹”却泛出罗绮和云霞,诗人用美丽的比喻来反衬这绝顶的肮脏,更具有尖锐的讽剌意味。
B. “那么这一沟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一句中的“鲜明”是针对上文“绿成翡翠”、“锈出几瓣桃花”、“织一层罗绮”、“蒸出些云霞”等说的,从色彩和光泽上对“死水”加以点染。
C.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一句是全诗唯一一句没有讽剌批判的意味,写出死水也许还会有生气。
D. 最后一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不仅是对第一诗节的照应,而且也是一种强调,这一“主旋律”的重现,表现了诗人对死水的批判的肯定。
6. 对《再别康桥》一诗中诗句含义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轻轻的来和走,写出了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
B. 写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情感。
C. 明明是一潭清泉,但诗人偏说不是,而是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藻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深处,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鲜明地表达了对母校的敬仰之情。
D. 第六诗节将“笙箫”和“悄悄”、“夏虫”和“沉默”这无法调和的事物连接起来,意在表明诗人离情的不可遏制。
7. 对《我爱这土地》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执著的爱。
B.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翼。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8. 对《赞美》有关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中的“我”面对着灾难深重的祖国,内心充满了忧郁、悲愤和失望。
B. 诗中的“我”代指千千万万忧国忧民的进步人士,对祖国的命运投以深情的关注。
C. 诗中的“农夫”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的象征,他忍辱负重,他坚定不屈,给人民以安慰和希望。
D.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了”的反复出现,强化了全诗的主旨。
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
9. 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 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 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写旧中国倍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 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严重地烙上了作者深深的感情。
10. 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 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 诗中的老马肉体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 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 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1~12题。
游子谣
戴望舒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
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
——游子的家园呢?
篱门是蜘蛛的家,
土墙是薜荔的家,
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
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
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
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
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
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
清丽的小旅伴是甜蜜的家园,
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
唔,永远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吧。
11. 对本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节写游子乡愁的触发:海上微风乍起,碧海像一朵“青色的蔷薇”。游子触景生情,想起了家园。
B. 第二节以三个排比句表现家园的衰颓冷落,游子的家园变成了“蜘蛛的家”、“薜荔的家”、“鸟雀的家”,从一系列的对比中透出深深的叹惋。
C. 第三节写“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否定了一、二节中游子的乡愁。“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处境如此艰险,自然顾不得家园,只得“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D. 第四节“比蔷薇更清丽”的形容,有意与引起乡愁的海上蔷薇相比较、相对应,表示“旅伴”有可能转移、销溶游子的乡愁。而最后一节以“旅伴”为“家园”,说明乡愁并未因“旅伴”而消除。
12. 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般诗人写舟子,很可能写成一个劈波斩浪的弄潮儿形象,戴望舒突出了“沉浮在鲸鱼海蟒间”的舟子作为“游子”的侧面,着重写他的乡愁。
B. 本诗以游子的情感构成往复不已的循环:乡愁不断地萌生,又不断地被理智所抑制。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种循环,从而细微地展现了游子的内心世界:他既有坚强的意志,又有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情绪波澜。
C. 本诗末句是游子内心独白:“唔,永远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吧。”“唔”,表示他经过沉吟后的感受,与前面无可奈何的自慰是相似的,乡愁又深一层。
D. 这首诗发表时戴望舒正处在苦闷彷徨中:一方面他继续坚持人生探求,另一方面又有着无法摆脱的茫然若失,怅惘疲惫的情绪。这些复杂的情怀在这首诗中便有所流露。
13.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泥 土
鲁黎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A. 小诗押韵,便于记忆,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号召力。
B. 诗人把自己当成“珍珠”,经受着风风雨雨,阳晴凉热的煎熬,让众人把它“踩”了超过四分之三世纪,才“踩”出一条堂堂正正的“道路”来。
C.《泥土》是崇高的,但又蕴含纯美的意境,既庄严又雅洁,达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
D. 这首诗中诗人告诉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实在的事情。
三. 写作训练
14. 认真研究《再别康桥》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诗评”。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 1. C
2.(1)暗喻 (2)拟人 (3)移用 (4)设问 (5)拟人 (6)反复
3. D
二. 4. C 5. C 6. C 7. D 8. A 9. B 10. C 11. C 12. C 1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