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科下期中考试试题
化学科试题
说明: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请将全部答案填到答题卷中。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Mg 24 K 39 Fe 56 Cu 64 Zn 6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6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均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常温下,下列变化过程不是自发的是
A.石灰石的分解 B.原电池产生电流
C.氯化铵晶体与消石灰反应 D.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电解池的反应属于自发过程 C.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无关
D.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3. 已知反应:①H2(g)+ O2(g)=== H2O(g) ΔH1
②N2(g) + O2(g)
=== NO2(g) ΔH2 ③N2(g) + H2(g) === NH3(g) ΔH3
那么在相同温度下反应:4NH3(g)+7O2(g)===4NO2(g)+6H2O(g)的焓变为
A.4ΔH3-6ΔH1-4ΔH2 B.6ΔH1+4ΔH2-4ΔH3
C.ΔH1+ΔH2-ΔH3 D.ΔH3-ΔH1-ΔH2
4.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小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H1 C(s)+O2(g)=CO(g);△H2
②S(g)+O2(g)=SO2(g);△H3 S(s) +O2(g)=
SO2(g);△H4
③H2(g)+O2(g)=H2O(1);△H5 2H2(g)+O2(g)=2H2O(1);△H6
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1)=Ca(OH)2(s);△H8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制取氢气和氧气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 +
2H2O + 4e-==
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 Cu2++2e- == Cu
D.钢铁发生电化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 -2e- == Fe2+
6. 500 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0 mol/L,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2 mol/L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4
mol电子
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D.电解后溶液中c(H+)为4 mol/L
7. 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A.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 B.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C.将青铜器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发生的反应是2H2O+O2+4e-= 4OH-
B.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能迅速被氧化形成保护膜,因此铝不容易被腐蚀
C.铸铁输油管道应埋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白铁(镀Zn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9.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NO(g)+CO(g)
N2(g)+CO2(g);ΔH=-373.2 kJ/mol
为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正)催化剂 B.增大压强(体积减小)
C.给体系加热
D.从体系中不断移去部分CO2
10. 某同学用一小块铝片和盐酸反应制取H2,实验现象如下表:
时间 | 1 min | 2 min | 5 min | 15 min | 20 min |
现象 | 少量气泡 | 较多气泡 | 大量气泡 | 反应剧烈 | 铝片耗尽 |
反应1~15min内,铝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B.反应过程中盐酸的浓度增大
C.随着反应的进行,铝片表面积变小 D.Cl-离子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1.
化学反应C(s)+H2O(g)CO(g)+H2(g);△H>0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水蒸气使容器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
D.加入固体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而KW随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一般情况下,一元弱酸HA的Ka 越大,表明该酸的酸性越弱
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定发生变化
13.
合成氨工业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20MPa~50MPa ②500℃的高温 ③铁触媒作催化剂
④将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来,未反应的N2、H2循环到合成塔中
A.②③
B.②④
C.③
D.③④
14.
在一个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下述反应:
2A(g)+B(g)3C(g)+D(s),
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mol/L。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反应从逆反应开始,按不同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是1.2mol/L,则D的起始物质的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A.大于零即可 B.大于0.6mol C.大于或等于1mol D.任意值
15.
将等质量的锌(wg)分别投入VL,pH=3的盐酸和醋酸中,结果发现一种溶液中Zn有剩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0.0325 V≤W<0.065V B.产生H2的量醋酸多于盐酸
C.平均反应速率盐酸大于醋酸 D.w≤0.0325 V
16.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B.在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K+、AlO2—、CO32—
C.在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在pH试纸变深红色的溶液中:K+、Fe2+、Cl—、NO3—
17.
常温时,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其中溶液pH一定或可能大于7的情况是
①pH=2盐酸和pH=12
NaOH溶液 ②pH=2醋酸和pH=12
NaOH溶液
③pH=2盐酸和pH=12氨水 ④pH=2某酸和pH=12
NaOH溶液
⑤pH=2盐酸和pH=12某碱溶液 ⑥pH=2硫酸和pH=12
NaOH溶液
⑦pH=2盐酸和pH=12
Ba(OH)2溶液 ⑧pH=2硫酸和pH=12
Ba(OH)2溶液
A.③⑤ B.②④
C.⑤⑦
D.④⑤
18.
现有常温时pH=1的某强酸溶液10mL,下列操作能使溶液的pH变成2的是
A.加入10mL的水进行稀释 B.加水稀释成100mL
C.加入10mL 0.01mol·L-1的NaOH溶液
D.加入10mL 0.01mol·L-1的HCl溶液
19.
pH=2的X、Y、Z三种酸溶液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种酸溶液的浓度:c(Z)>c(Y)>c(X)
B.三种酸中只有Z是弱酸
C.pH=2时,X、Y、Z都是稀溶液
D.稀释后三种酸中c(H+):X>Y>Z
20.
在一定温度下,将CO和水蒸气各1mol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CO+H2O CO2+H2,达到平衡后测得CO2为0.6mol,再通入0.5mol水蒸气,达到新的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0.6mol B.0.8mol C.1.0mol D.1.5mol
21.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 (H+)=1.0×10-7 mol/L的溶液
C.c (H+)=c
()
D.pH=3的酸与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2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90℃时,纯水的pH=6.2,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25℃时,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
C.25℃时,0.2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
D.含有H+离子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84分)
23. (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得到下表实验结果:
实验 序号 | A | B | 烧杯中的液体 |
指针是否偏转 |
1 | Zn | Zn | 乙醇 | 无 |
2 | Zn | Cu | 稀硫酸 | 有 |
3 | Zn | Zn | 稀硫酸 | 无 |
4 | Zn | Cu | 苯 | 无 |
5 | Cu | C | 氯化钠溶液 | 有 |
6 | Mg | Al | 氢氧化钠溶液 | 有 |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2中电流由 极流向 极(填“A”或“B”)
(2)实验6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 ,表明负极是 电极(填“镁”或“铝”)
(3)实验5 表明
A.铜在潮湿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B.铜的腐蚀是自发进行的
C.杂质(如C、NaCl等)存在会加快铜的腐蚀速率
D.铜与铁一样,既能发生吸氧腐蚀,也能发生析氢腐蚀,
(4)分析上表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活泼的金属一定做负极 B.失去电子的电极是负极
C.烧杯中的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
D.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是活泼性不同的二种金属(或其中一种非金属)
24.
|
|
(1)请依次写出5—15min内铂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 。
(2)若要使电解后所得溶液恢复至与原溶液完全一样,可加入物质 (填化学式)其质量为 g。
(3)在图乙中画出铜电极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3)Cu电极
25.
(10分)图1是氯碱工业中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示意图,其中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它有一特殊的性质——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阴离子和气体通过。
(1)电解后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从 口流出(填字母代号),b口排出的是 气体,电极1应连接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理论上讲,从f口加入纯水即可,但实际生产中,纯水要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其原因是 。
(2)图2是根据氯碱工业中离子交换膜技术原理,设计的电解Na2SO4溶液生产NaOH和H2SO4溶液的装置。请回答:
①a为 (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②阴极电极反应式是 ,
③从A、E、F口流出或流进的物质的化学式(若为溶液,则写出溶质的化学式) 、 、 。
26.
(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酸性强弱不同的一元酸与足量镁带反应的速率不同,但是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相同,在下图装置的锥形瓶中分别装入1mol•L-1的盐酸和醋酸各10mL,进行实验。
(1)分别称取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带ag,并系于塑料棒的末端。则a的数值至少为
g。
(2)除了上图装置中出现的实验仪器和用品外,本实验还需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天平、100mL量筒、剪刀、胶头滴管、
和 。
(3)在广口瓶中装足量水,按图连好装置后,要 (填操作名称)。
(4)将塑料棒向下移动,使镁条全部浸入酸中,至酸反应完成。为了比较反应速率和产生氢气的体积,应记录的实验数据为
和
。
(5)实验结果表明:镁带和盐酸的反应速率比镁带和醋酸的反应速率 (填“快”或“慢”),理由是
。
(6)下列情况中可能导致反应速率变快的是 (填序号,下同);可能导致产生氢气的体积减少的是
。
A.镁带中含有少量跟酸不反应的杂质 B.没有除去镁带表面的氧化膜
C.镁带中含有少量的杂质铁
27.
(10分)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 ΔH=QkJ·mol-1,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 | 700 | 800 | 85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25 |
请回答:
(1)上述反应中Q 0(选填“>”或“<”);
(2)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ΔH不变
c.v正(H2)=v逆(CO) d.CO2的质量分数不变
(3)温度为850℃时,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变化如下表:
850℃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的变化
时间/min | CO | H2O | CO2 | H2 |
0 | 0.200 | 0.300 | 0 | 0 |
2 | 0.138 | 0.238 | 0.062 | 0.062 |
3 | C1 | C2 | C3 | C3 |
4 | C1 | C2 | C3 | C3 |
5 | 0.116 | 0.216 | 0.084 | |
6 | 0.096 | 0.266 | 0.104 |
①计算:3min时c(CO))= mol·L-1 ,H2O(g)的转化率= ;
②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
28.
(10分)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 △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表示N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 。
(2)①前10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
mol·L-1·min-1。
②反应2NO2(g)
N2O4(g)在b点的平衡常数K(b)=
。
③反应2NO2(g)
N2O4(g)在d点的平衡常数K(d)与b点的平衡常数K(b)的关系:
K(d) K(b)(填“>”、“=”或“<”)。
(3)①据图分析,在25min时采取的措施是
(填序号)。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加入一定量的NO2 D.加入一定量的N2O4
②若在50min时,保持温度不变,快速缩小容器的体积至1L,气体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
29.
(12分)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已知:25 0C 时,N2(g)+3H2(g)
2NH3(g);△H=-92.4kJ/mol。
(1)25 0C时,在容积固定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1 mol N2和2 mol H2,经过2 min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反应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H2在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25 0C时,密闭容器中1 mol N2 和3 mol H2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则密闭容器中H2 的转化率为 。
(3)25 0C时,在容积固定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开始时加入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 、b mol 、c mol ,要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仍与(1)平衡时完全相同,则a、b、c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 (分别用含a、b、c的方程式表示)。
(4)相同温度下,有恒容密闭容器A、恒压密闭容器B, 两容器中均充入1molN2和3molH2,此时两容器的体积相等。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中NH3的体积分数为a ,放出热量Q1kJ;B中NH3的体积分数为b ,放出热量Q2kJ。则:
a_____b(填“>”、“=”或“<”,下同),Q1_____
Q2,Q1_____92.4。
(5)一定条件下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n(N2)变化如右图所示 (T为温度),则T2_____T1(填“>”、“=”或“<”)。
(6)随着合成氨研究的发展,希腊亚里斯多德大学的Marmellos和Stoukides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吸附在SCY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作为两个电极实现了常压、570℃条件下高转化率的电化学合成氨。其实验装置如右图。在该装置中钯电极A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30. (6分)温度T℃时,某Ba(OH)2稀溶液中c(H+)=10-amol· L-1、c(OH-)=10-bmol·L-1,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b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
序号 | 氢氧化钡的体积/mL | 盐酸的体积/mL | 溶液的pH |
① | 22.00 | 0.00 | 8 |
② | 22.00 | 18.00 | 7 |
③ | 22.00 | 22.00 | 6 |
(1)依据题意判断,T℃ 2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 ;
(2)b= ,原Ba(OH)2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该温度下,向1L硫酸与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L该Ba(OH)2的稀溶液时,沉淀正好达最大值,若原硫酸与硫酸钠混合溶液的pH为4,则其中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1.
(8分)25℃时,体积为、pH=α的某一元强酸溶液与体积为
、pH=b的某一元强碱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若
,且α=0.4b,请填写下列空白:
(1)a可否等于2?(填“可”或“否”)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可否等于4?(填“可”或“否”)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下期中考试
化学科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6分)
1.A 2.D 3. B 4.A 5.A 6.C 7.D 8.A 9.D 10.A 11.A
12.C 13.A 14.B 15.B 16.B 17.A 18.B 19.A 20.B 21.C 22.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84分)
23.(8分)(1)B;A (各1分,共2分)(2)铝(2分)(3)BC(2分)(4)A (2分)
24.(1)Cu-2e-=Cu2+;4OH--4e-=O2↑+2H2O(各1分)(2)CuO 8g(各1分)
(3)Cu电极
25.(10分)(1)d Cl2 正
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又不影响NaOH纯度(2分)
(2)①阴 ②2H++2e-= H2↑
或2H2O+2e- = 4OH- + H2↑
③H2SO4 H2O(加少量稀H2SO4)Na2SO4
26.(12分)(1)0.12(2分)(2)砂纸、计时器(2分)(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分)
(4)反应开始至气泡停止冒出的时间(1分),排入量筒水的体积(1分),
(5)快(1分),同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中的H+浓度大(1分)
(6)AC(2分,漏选得1分,多选0分),
B(1分)
27.(10分)(1)>(2分) (2)c、d(每选对1个1分,选错1个倒扣1分,共2分)
(3)①0.08(2分) 40%(2分) ②d(1分) a(1分)
28(10分)(1)X (1分) b和d(2分)
(2)① 0.04 (2分) ②Kb=(mol·L-1)-1(或mol-1·L)(2分) ③ =(1分)
(3)① C (1分) ②先变深,再变浅(1分)
29(12分)(1)0.075 mol·L-1·min-1 (2分)(2)10% (2分)
(3) a + c=1 b+ c=2 (各1分) (4)< < < (各1分)
(5) < (1分) (6)N2 + 6H++6e-=2NH3(2分)
30.(6分)(1)大于 1×10-12mol2·L-2(各1分,单位不扣分)
(2)4 5×10-5mol·L-1(各1分) (3)1×10-4mol·L-1 (2分)
31.(8分)(1)否 (1分) 由题意b=2.5a,当a=2时,b=5,b应大于7 (2分)
(2)否 (1分)当时,a+b应大于14,即3.5a>14,现3.5a=14 (2分)
(3)4<a<7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