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

2014-5-20 5:59:42下载本试卷

黄冈市高三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2001.4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一样的一组是

A.烂  羁  鹿  丽       B.静  目  晕 

C.稻  铁  翩  尘       D.沥  文  嫌  畏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纾祸  疏竣  游目骋怀  筚路蓝褛

B.发轫  溽暑  熏陶渐染  惹是生非

C.流弊  收迄  嗄然而止  山青水秀

D.消弭  妍媸  涸辙之附  协从不问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邪恶之火不仅无情地________________了陈果的青春,而且彻底葬送了她的前程。

②美俄两国警察机关最近几年频繁_____________,共商联手打击黑手党的对策。

③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加速下降,1月份降至4年来的最低点,反映出人们对美国经济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的担心大大增加。

A.吞没  会面 衰退         B.吞没  会晤 衰败

C.吞噬  会面 衰败         D.吞噬  会晤 衰退

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美国大选的实质,人们早已秘而不宣。

B.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浑浑噩噩,尸位素餐,那势必不会受到人民的好评。

C.亚洲地区不良资产尚未化解,银行改革亦步亦趋,企业脱困困难重重,经济结构调整进展不大。

D.《大雪无痕》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震发生后,我们看到,许多紧急赶来的印度军人仅仅在脸上扎一块干布,就投入到徒手挖掘遗体和幸存者之中。

B.当前中西文化思想强烈碰撞的背景,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对于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看得并不成熟。

C.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药品说明书评论报告显示:在随机抽取的83份药品说明书中,有36份存有“只说不明”“缺斤少两”的问题。

D.正在审议中的《法官修正草案》规定法官的任职条件是,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和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两年。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___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②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③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④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③④①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写了许多杂文,后来编成《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为了忘却的记念》选自《且介亭杂文集》。

B.“建安诗人”是指曹操父子及阮藉等一批诗人,他们的诗歌反映现实,风格雄健风劲,被誉为“建安风骨”。

C.钱钟书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作家,著作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管锥编》等,被人誉为“文化昆仑”。

D.世界名著《奥赛罗》《德伯家的苔丝》《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唐璜》的作者依次是莎士比亚、哈代、莱蒙托夫、拜伦。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鹧 鸪

    郑 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青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后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A.在首联中,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笔式的描绘,而是通过写鹧鸪的嬉戏,将它与山鸡类比,作了画龙点睛的勾勒。

B.颔联中的荒水、野庙加上“雨昏”“花落”,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

C.颈联从鹧鸪转而写人。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

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在浩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向西”时,它们飞回苦竹丛中。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穆 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地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绿色的火焰”喻指春天,次句中的“他”当指所有热爱春天的人。

B.“欲望”既表明春天带来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春天必将引发一些盲目的冲动。

C.“紧闭的肉体”指年轻心灵的封闭。

D.“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青春使年轻的生命激情澎湃,但也使他们面临某种无奈与尴尬。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表面上看,由于视角的不停变换,诗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松散得近乎“凌乱”,殊不知,这种“凌乱”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B.“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暗指自然界春天已经来临。

C.作者以双重的视角来审视、剖析笔下的春。

D.最后一节,诗人一语双关将自然界的春天与生命的春天融为一体,指出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各自都将经过一番痛苦的蜕变而“脱胎换骨”“伸人新的组合”。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18分,每小题3分)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无所不至。及病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土。”其子欲默而不从,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前。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无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之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竟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鬲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囊以币帛,鬲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昔帝尧之葬也,窬木为椟,藟为缄。其尸不下乱泉,上不泄殠。古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无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鬲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1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身土        亲:贴近

B.未得前        诣:商议

C.愿王孙焉       察:详审

D.为枯腊        郁:腐烂

1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及病终             废父命

《孝经》曰           是谓

A.两个“且”字相同,两个“重”字不同

B.两个“且”字相同,两个“重”字也相同

C.两个“且”字不同,两个“重”字相同

D.两个“且”字不同,两个“重”字也不同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将以矫世也         矫世:矫正世俗的弊病

B.靡财单币          单币:耗尽钱财,“单”通“殚”

C.饰外以华众         以华:以大家都穿着华丽的服装(来参加葬礼)

D.圣王生易尚         易尚:容易奉养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迫从上祠雍——我近来跟随皇上去雍地祭祀

B.必亡易吾意——一定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C.今则越之——现在我要改变这种礼制

D.不加功于亡用——不去做那些没有作用的事

15.选项中完全不是王孙反厚葬“欲裸葬”理由的一组是

①缘人情不忍其亲          ②厚葬诚亡益于死者

③靡财单币             ④厚葬以鬲真

⑤裸葬可“今日入而明日发”    ⑥不损财于无谓

A.①⑤       B.③④       C.①②       D.⑤⑥

16.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孙想裸葬,好友祁侯反对,王孙派人向祁侯报告了裸葬的理由,终于裸葬。

B.王孙想裸葬,其子欲不从,祁侯也反对,王孙回信说服了祁侯,终于裸葬。

C.王孙重生轻生,移风易俗,不顾亲友反对,终于实现裸葬的愿望。

D.王孙与祁侯对反厚葬问题见解不一,各抒己见。王孙说服祁侯,实现裸葬。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每小题3分)

“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

读了《对语言污染不能大宽容——从“ku”说起》(本文认为“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冷酷、冷峻”与“顶刮刮”“棒”“帅气”不沾边。语言学界对不合规范的用语要坚决“亮黄牌”。)有些不同意见,一吐为快。

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我以为不是偶然的,虽然它和外来语“cool”的音译(省去了“l”)有关,但却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它和开士米(cashmere)、猫步(catwalk)、秀(show)等属同一类语言现象,它比这类词语更具汉语特色。

“酷”字原来就一字多义。《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指出,它除了“残酷”等含义外,还有“极、甚”的含义。这后一含义并非自今日始。司马迁的《史记》中不仅有《酷吏列传》还有《司马相如传》,其中引用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芬芳讴郁,酷烈淑郁”,把浓烈的香气,形容到了极致。现今流行的口语“酷”不过是重新发掘了它的“非常”“顶级”“绝顶”的含义,并不是无源之水。

根据安子介先生的研究,“汉字由‘象形字’开端,终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字,内涵外衍,意气磅礴,十分逻辑化。”对“酷”字追本溯源,也许能找到它一字多义的演变规律性。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酷,酒,厚味也,从本酉,告声。”“酷”的部首“酉,八月黍成可为酿酒,象古文本之表,凡酉(酒)之属,皆从酉”。(《说文解字》)“酉”字篆书写作“((”,象形盛酒之容器,内含八字,其意略为八月收获粮食可酿成美酒。看来“酷”最初大约是用来形容醇酒的香气和味道的,以后衍生出“极、甚”的含义也是顺理成章的。现今流行的口语“酷”虽受外来语的影响,也还是上述含义的延伸罢了。

“酷”字的另一义大约是“声旁”“告”的衍生物。“告”字篆书写作“)→”,“牛触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说文解字》)牛撞伤了人,从而发生纠纷,去“告”牛的主人,由此进一步衍生出残酷、冷酷等含义,也是合乎逻辑的。这大约就是安子介先生所说的“内涵外衍”现象吧。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并不会改变这种一字多义的状态,笔者以为不必作忧天之虑。

对于此类语言现象,即通过外来语的影响,融合汉语字词的某些特点,使字词产生出某种新意,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呢?还是周洪波先生说得好,“我们应像对待新事物一样,对新词语抱着积极欢迎的态度,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怪”。“新词语用冒了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可怕和可悲的呢”。

17.第二段列举“开士米”“猫步”和“秀”等词语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A.“酷”的口语流行不是偶然的。

B.“酷”比这一类词更具汉语特点。

C.“酷”和这些词一样都跟外语有关。

D.受外来影响而发展汉语新词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

18.五、六段据《说文解字》考证“酷”字的“衍生义”,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A.现今流行“酷”的新义,是“酷”字本义的延伸。

B.说明一个词的词义可以衍生。

C.“酷”的几个意义的衍生很有道理。

D.“酷”口语的流行并不会改变一字多义的现象。

19.本文反驳运用的主要“武器”是什么?

A.“酷”的流行是符合语言发展要求的。

B.“酷”的流行体现了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

C.“酷”的流行说明了中外语言交流的好处。

D.“酷”的新义是在原有意义上引申而来,有其规范性。

2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同意因受外来语影响而使“酷”字产生新义的看法。

B.“酷”字的新义是“用冒了些”,但要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怿。

C.阻碍语言发展的是语言僵化和词汇贫乏,而不是新词新义用过了头。

D.“酷”字的新义除了受外来语影响,还可以追溯造字渊源认定新义也是由古义衍生出来的。

第Ⅱ卷(共90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8分)

黑馒头

    阎 焱

一次,学样承担了一个偏远的山区的民办教师转公办的监考工作。考试的前一天下午,学校的操场上就陆陆续续来了许许多多的民办教师,他们显然是刚下长途汽车,一个个灰头土脸,疲惫不堪,身上穿着蓝或灰的皱巴巴的衣服,手里提着过时的人造革黑包,挽着裤腿,脚上穿着家做的布鞋。他们一到学校,先跑到自来水管前“咕嘟咕嘟”一阵猛灌,然后就到教学楼看自己的考场,看完后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地坐在操场上,从兜里取出干馒头吃了起来。

晚上,教工们去操场散步,发现他们就躺在地上睡觉,身上什么也不盖。夏天倒不冷,只是蚊子太多,不知他们如何能睡得着?一个和大人散步的孩子突然大声地问父母,他们怎么不去住旅馆?一时所有的人像被什么击了一下都没了声音,只有睡在地上的人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在操场上回荡。

第二天早上,这些人带着满身的尘土和一脸蚊虫叮咬的红疙瘩来到考场,坐在座位上睁着惺松的双眼连连打哈欠。查看准考证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比填报的年龄至少大10岁。一个小时过去了,大部分人的卷子很多还是空白。渐渐地底下有了翻书说话的声音。这样的问题我是知道该怎么办的,可现在却迷茫起来了。

就在这时,教室外的操场上,传来一阵汽车的鸣笛声,透过窗子看见几辆高级轿车正停在操场上,从车里依次走下了一个个衣冠楚楚,精神饱满的官员,说笑着向教学楼走来。不一会儿,校长就陪着这些人到各个考场视察来了。到了我们考场,校长低声对我说:他们是地区和县里的教育局长、副局长,来察看考场情况。我突然觉得这两部分人是那样的不协调,他们呆在一间教室里甚至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这部分人几十年在贫困山区教书,为了省钱晚上睡在地上,那部分人却坐着高级轿车来看他们,并且掌握着他们的命运。他们怎么会来自同一个地方呢?

局长们看完了,又一溜烟儿地坐着小车走了。而教师们还得为他们的转正努力答题。一会儿,又有人做起了小动作,我把脸拧向窗外。我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至今还在乡下的小学校当民办教师,而他教出来的学生却遍布全国。

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了,他们一边交卷子,一边说着感激的话。一个约60岁的老教师,头发已谢顶,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凑到我跟前说,咱是教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可是没办法,年龄大了,脑子记不住东西了,眼看着就教不动了,临老还是个民办教师。他絮絮叨叨地说着,从提兜里掏出两个干馒头给我,不管我怎样推辞,他还是把馒头放下就走。那两个馒头在我家的窗台上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动,儿子说他从来也没有见这么黑的镘头他问我怎么吃啊?

 (选自《南方周末》)

21.(1)对翻书声和讲话声“这样的问题我是知道该怎么办的,可现在却迷茫起来”,为什么“迷茫”?(2分)

(2)后来,“我”还是“把脸拧向窗外”,是什么促使“我”这样做?(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一自然段对那群民办教师的肖像、穿着和动作等进行了描写,其作用是什么?(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儿子说他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黑的馒头,他问我,怎么吃啊?”很显然,“黑馒头”引起了“儿子”的思考,你是怎样看待“黑馒头”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查看准考证的时候……至少10岁”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是说明他们没有休息好。

B.文章虽短但内涵却非常深刻,旗帜鲜明地褒奖了那群“灰头土脸”的民办教师,批评了那伙“衣冠楚楚”的官员。

C.在剪裁上,作者注意了详与略、点与面的处理。

D.作者运用对照和铺垫手法,完成了“我”角色的转换,通过“我”的“转换”,揭示主题。

E.由“黑馒头”不禁令人想起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相同的,暗示的社会问题是相同的。

五、(12分)

25.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到了某国边境,需要检查登记。宪兵问他“你的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贩卖笔杆。

请说出这个宪兵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问题在哪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浙江丝绸时装公司在台湾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

年华如水涓涓逝,故土情思日日深。

穿上一款家乡衣,以慰一片思乡情。

(1)请对上面广告的特点和创意作评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其中一则做一广告词。(2分)

a.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 b.名著《红楼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填上恰当的语句。(2分)

假如我是一张白纸,我愿让人用一支绿色的笔画上美丽的树林,有悠悠的远山怀抱,有清澈的小溪流过。假如我是一张白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我是一张白纸,我愿让人用一支灰色的笔画上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征途,有荒凉的大漠,有深长的峡谷……

六、(60分)

28.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

请以“位置”为中心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