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考数学试题 - 正文*

高考专题复习—圆锥曲线

2014-5-11 0:13:21下载本试卷

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 2004-11

 
 高考专题复习—圆锥曲线

一、      高考分析

1、  分值、题型、难度设置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值约占14﹪,即20分左右,题型一般为二小一大,例如,2005年高考为一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 一道解答题。小题基础灵活,解答题一般在中等以上,一般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考试内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的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

主要题型:(1)定义及简单几何性质的灵活运用;(2)求曲线方程(含指定圆锥曲线方程及轨迹方程);(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交点、弦长、中点弦及斜率、对称问题),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4)在导数、不等式、函数、向量等知识网络交汇点上的问题。

2、  命题方向

解析几何内容多,范围广,综合度高,其特点是:数形结合,形象思维,规律性强,运算量大,综合性好。主要考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涉及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向量和导数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要注意一些立意新,角度好,有创意的题目,特别要关注在向量和解析几何交汇点上的命题趋势,两者通过坐标自然融合,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又平淡之中见功夫,强化区分功能,突出对能力的考查,从不同的思维层次上考察能力,有较好的思维价值。

二、      专题复习

2.1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方程等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要特别重视圆锥曲线定义的灵活应用,反映思维品质。


  例1.1)如图,在正方体的侧面内有

动点到直线与直线距离相等,则动点所在的曲线的形状为:(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定义,线面垂直关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情景新,角度好,有创意,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面即为点到直线的距离,故动点的轨迹应为过中点的抛物线,又点显然在此抛物线上,故选

2)已知F1、F2是双曲线的两焦点,以线段F1F2为边作正三角形MF1F2,若边MF1的中点在双曲线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2.2 求曲线的方程,考查坐标法的思想和方法,从不同思维层次上反映数学能力。

例2 双曲线为渐近线且过点

(1)    求双曲线的方程;

(2)    已知动点与曲线的两个焦点所连线段长的和为定长,且这两条线段夹角的余弦最小值为,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3)    在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的轨迹方程上的点的最短距离为1?若存在,求出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椭圆的方程,基本不等式及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指定圆锥曲线的方程。本题把最值问题联系起来,体现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又渗透数学思想,突出对能力的考查,从不同的思维层次上反映能力。

(Ⅰ)设双曲线方程为,故

(Ⅱ)由题意,点轨迹以为焦点的椭圆,设方程为:,则

  记,则,                

知当即P为椭圆短轴端点时,有最小值,并且②,由①,②可得,故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Ⅲ)设是以上轨迹上任一点,则,又

对称轴

(1)若,则当时,,不合。

(2)若,即,则当时,

故存在点满足条件。

 2.3 有关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主要涉及求参数的值或范围,既考基础,又考能力,突出区分功能,体现思维价值。

例3 过椭圆C:上动点P作⊙的两条切线,切点为 ,若直线轴、轴分别交于两点;

(1)    求证:为定值;

(2)    若椭圆C上存在点,使得由向⊙所引两条切线互相垂直,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方程,以及离心率的概念,立意新,思维活,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对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1)  设易知四点共圆,并且此圆的方程为,由于为上述圆与已知圆,令,故(定值)。

注意 :本小题切点弦的直线方程也可用“设而不求”的方法得出。

(2)由题意,四边形为正方形,,从而存在点的条件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与椭圆相交,,故

例4 已知顶点在原点,焦点在轴上的抛物线截直线所得的弦长为

(1)    求抛物线C的方程;

(2)    过点,且斜率的直线与抛物线C相交与A、B两点,求M分所成比的范围。

分析 本题涉及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关系,两点间距离公式及点M分所成的比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考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思维价值。

(1)    设,直线与抛物线C交于,由  

,即

解得

(2)直线把它代入 不合。把代入,设, 

,则(*) 由定比分点公式:0=代入(*)的,显然,于是

2.4 重视在导数、向量、函数、不等式等知识交汇点上的命题趋势,既考查相关的知识,又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突出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例5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一个焦点是F(-m,0)(m是大于0的常数).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Q是椭圆上的一点,且过点F、Q的直线与y轴交于点M. 若,求直线的斜率.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椭圆和向量等基本知识,以及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I)设所求椭圆方程是

    由已知,得  所以.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是

    (II)设Q(),直线

    当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

   

    .

    于是  故直线l的斜率是0,.

 例6 设曲线在点处切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则到曲线对称轴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求法,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

   ∵ 过P点的切线斜率由题意:

的对称轴为到该对称轴的距离为,故应选B.

  例7 已知常数,向量,经过原点O以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其中。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使得为定值?若存在,求出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 本题依托向量把解析几何联系起来,既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又考查直线与曲线的方程及圆锥曲线的定义和简单的几何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求出点轨迹方程。

直线OA和AP的方程分别为:

消去参数得P点的轨迹方程为:,整理得    (*)

(1)    当时,方程(*)表示圆,故不存在满足题意的两定点E和F;

(2)    当时,方程(*)表示焦点在上的椭圆,两焦点即为满足题意的两定点;

(3)    当时,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两焦点即为满足题意的两定点。

 例8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e. 直线

ly=exa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M是直线l与椭圆C的一个公共点,P是点F1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设=λ.

  (Ⅰ)证明:λ=1-e2

  (Ⅱ)确定λ的值,使得△PF1F2是等腰三角形.

(Ⅰ)证法一:因为A、B分别是直线lx轴、y轴的交点,所以A、B的坐标分别是.

   所以点M的坐标是().  由

解法二:因为PF1l,所以∠PF1F2=90°+∠BAF1为钝角,要使△PF1F2为等腰三角形,必有PF1=F1F2

设点P的坐标是

由PF1=F1F2

两边同时除以4a2,化简得 

从而

于是 

即当时,△PF1F2为等腰三角形

 例9.如图,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动点P在直线上运动,过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且与抛物线C分别相切于A、B两点.

(1)求△APB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2)证明∠PFA=∠PFB.

解:(1)设切点A、B坐标分别为

∴切线AP的方程为:

 切线BP的方程为:

解得P点的坐标为:

所以△APB的重心G的坐标为

所以,由点P在直线l上运动,从而得到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2)方法1:因为

由于P点在抛物线外,则

同理有

∴∠AFP=∠PFB.

方法2:①当所以P点坐标为,则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

所以P点到直线BF的距离为:

所以d1=d2,即得∠AFP=∠PFB.

②当时,直线AF的方程:

直线BF的方程:

所以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

,同理可得到P点到直线BF的距离,因此由d1=d2,可得到∠AFP=∠PFB

                                 200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