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门一脚 决胜高考 ★★★★★★★★
(高考语文考前集训测试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 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Ⅰ卷 (客观题)
一、语音。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D(“予以重创”读chuāng,“曲高和寡”读qǔ,“着重”读zhuó)】(着zháo——着凉,着迷,着慌,着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着zhúo——着陆,着手)
A、草创 首创 创举 予以重创
B、曲折 曲解 曲笔 曲高和寡
C、着急 着火 着重 不着边际
D、处理 处世 相处 泰然处之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B“诅”zǔ读;“狙、趄、掬”都读jū;“咀”jǔ读。 C“拙”读zhuō,其余都读zhuó。 D “解”读jiè;其余都读xiè)
A、抽搐 触摸 牲畜 相形见绌 高高矗立
B、诅咒 狙击 趑趄 含英咀华 笑容可掬
C、洗濯 着落 斟酌 卓尔不群 文笔拙劣
D、邂逅 亵渎 解送 不屑一顾 歌台舞榭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B ( A项:zhēng/zhèng,hōng/hòngjiàn/xiàn;C项:kè/luò,chǎn/xiàn,jié/jí;D项:píng/pín,zuó/zhuó,qì/qì,)】【诘(佶)屈聱牙——这里都读jí】【楔子——xiē】
A、症结/症状 哄闹/一哄而散 成见/图穷匕见
B、剽窃/缥缈 胼胝/民脂民膏 岱庙/严惩不贷
C、恪守/联络 谄媚/陷害忠良 拮据/诘屈聱牙
D、评判/频率 琢磨/卓有成效 契约/锲而不舍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A都读jìng B和huó面,C翘首以待qiáo D恬不知耻tián)】
A、劲敌 靓妆 痉挛 不胫而走 曲径通幽
B、和面 迷惑 霍乱 豁然开朗 祸起萧墙
C、甲壳 讥诮 撬动 翘首以待 七窍生烟
D、殄灭 舔嘴 腼腆 忝列其中 恬不知耻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C (A都读作cuì;B读音为jǔ zǔ jǔ jǔ zū;C项读音分别为kōu ōu òu ǒu qū;D项读音为jīng jìng jìng jīng jīng。)】
A、纯粹 淬火 翠绿 鞠躬尽瘁 出类拔萃
B、沮丧 诅咒 龃龉 含英咀华 减租减息
C、抠唆 讴歌 怄气 呕心沥血 并驾齐驱
D、茎叶 径庭 痉挛 经年累月 泾渭分明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C——妲:dá。亘:gèn。担:dān。垣:yuán。】【A、稗:bài。卑、碑:bēi。捭:bǎi。/B 殍:piǒo。其余读fú。/D粹、萃读cuì。猝读cù。碎读suì.】
A、稗官 卑鄙 碑拓 纵横捭阖
B、饿殍 浮雕 蚍蜉 桴鼓相应
C、妲己 横亘 担忧 断壁残垣
D、国粹 猝然 粉碎 群英荟萃
【友情提醒】
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
1、 多音字。
比如今年江西卷中的“提防”“重听”“咬文嚼字”“少不更事”等词中的加点字,对这些多音字,该读甲音而读了乙音,这便是多音字的误读了。针对这种误读现象,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① 音义相关。古人认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那么,对于多音字来说,往往是由于同一字有了不同的义,从而有了不同的音。所以我们应该在把握字义的基础上来认定多音字的读音即“因义定音”。例如“屏”字,当它与遮挡的意思相关时,读“píng”,如“屏风”“屏障”“屏蔽”等;当它解作“抑止或除去”的意思时,读“bǐng”,如“屏除”“屏退”“屏声”等。
② 辨明语体。一个字在书面语中可能是一种读音(这时它往往作为复音词的词素存在),它在口语中可能是另一读音(这时它往往是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词存在的)。例如“血”字,它在“血泊”“贫血”“呕心沥血”等书面语中都读“xuè” ,而在口语“血淋淋”“流了一点儿血”中就读“xiě”。这类字不算多,但却是不可忽视的一类误读,如“给”“薄”“剥”“削”等多音字都属于这一类。
③ 抓住“另类”。特殊之一是古汉语异读的遗留,这在成语中表现明显,例如“虚与委(wēi)蛇(yí)”“一暴(pù)十寒”“暴虎冯(píng)河”“千乘(shèng)之国”等等。特殊之二是不少多音字存在某一读音“少”而另一读音“多”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记少不记多”的简便记忆法。例如“遂”字只在“半身不遂”中读“suí”,在其余词语中都读“suì”;“烙”字只在“炮烙”一词中读“luò”,余者读“lào”;又如“辟”字,读“bì”的常见词有“征辟、复辟、辟邪、辟易”四个,余下的就多读“pì”了。
④根据组词决定读音。 有许多多音字的其中一种读音只在一个或几个词语中出现,所以我们可以采取记少不记多,据词定音的方式来记忆一些多音字的读音。如:“埋”只在“埋怨”中读mán,其他地方都读mái。另外如“孱、作、估、瘪、伺、缩、嚷、熨、挣、稽、扁、症”等字都有这种现象。
⑤ 根据词性决定读音。有许多多音字在不同的词性中有不同的读音,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词性来判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如:创(创作;创造)、散(散落;散慢、散文)、处(处理;处所)、服、脏、畜等都可以根据词性决定读音。
2、形声字。
2005年江苏卷所考查的“眩晕、舷梯、炫耀武力”等16个词语中的加点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重点注意的对象。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中的加点字都读“piāo”,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ào、nào、chuò、diào”。对形声字,我们一方面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这一说法,认识到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例如“奖掖、阡陌、招徕、蓦然”这几个词中的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例如“孝悌、讣告、掣肘、对峙、炽热”中的加点字读音没有一个和它们的声旁是相同的。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艰苦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
2、 异形同音(近音)字。
有异形同音的,比如“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一组中加点字都读“qián”;有异形近音的,如“曲肱而枕”的“肱”(gōng)与“一泓清泉、宏观调控、鸿鹄之志”一组中的三个加点字(音“hóng”);有形似音同的,比如“船舷”与“弓弦”,“瞋目”与“嗔怒”;有形似音异的,比如“箴(zhēn)言”与“缄(jiān)默”,而“偌大、诺言、唱喏”一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应该是“ruò、nuò、rě” 。这些字或者字音相同,或者字形相似,是我们最应该细加辨析的对象。
另外,复习中还应该注意一些细节。细节有拼音知识方面的,如声母是否送气要分清,“奴婢、哺育”的声母为“b”,是不送气的,而“媲美、浦口”的声母为“p”,是送气的;又如平舌、翘舌问题,比如“塑、溯”是平舌音,声母为“s”,而“朔”则为翘舌音,声母是“sh”。细节还体现在能否识别认知陷阱方面,例如在“扶老挈(qiè)幼”这个词中,我们很容易受到“扶老携(xié)幼”一词中“携”的影响而将“挈”误读为“xié”,如果我们能够细心一些,就能够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
从复习和解题技巧方面来说,我们首先要树立整体意识,从字不离词、音义相关的角度准确推断;其次我们要注意命题者的思路和倾向性,例如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如“枕藉jiè”)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如“枕藉jí”)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于声旁读音”(如“分泌mì”)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于声旁读音”(如“分泌bì”)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常读音(如“押解jiě”)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字但不是僻字(如“恚huì恨”)一般很少标错音。第三我们要特别警惕那些“熟悉的”陌生字,对诸如“犄角、商榷、宫阙、揶揄、巨擘、宽宥、忤逆”这一类的考试高频词汇要能切实掌握好。此外,我们要熟悉《普通话异读审音表》,碰到“骑、荫、凿”这一类已经统读的字音就不要再进行异读了。
二、字形。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D (A、画、嬉 B、州 C、滔————大水弥漫)】【嬉(嘻)笑怒骂,嬉皮笑脸】
A、刻划 嘻戏 暮霭 蹑手蹑脚
B、巅峰 修葺 九洲 贻笑大方
C、寒暄 遗憾 账目 白浪涛天
D、厮杀 坐落 扫描 良辰美景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B——歉收,提纲,流(留)连忘返。针砭时弊。 (A——山清(明)水秀),要言不烦,甘霖。C——渔船,[渔鼓=鱼鼓,渔具=鱼具,渔网=鱼网,渔汛=鱼汛] 仗义执言 驷马难追。D——源远流长,殃及池鱼】
A、坐落 起讫 山青水秀 要言不繁 久旱逢干霖
B、欠收 题纲 留恋忘返 针贬时弊 磨刀不误砍柴功
C、鱼船 厮杀 食不果腹 仗义直言 一言既出,四马难追
D、凋蔽 端倪 渊远流长 谈笑风生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披露”,B“通讯”,D“部署”)】
A、为了纪念邓小平逝世九周年,缅怀一代伟人,凤凰卫视2月17日晚播出了专题片《永远的邓小平》,其中首次批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容。
B、电信体制改革后,手机用户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固定电话,手机也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通迅工具。
C、承载了港城人众多企盼的“东部公交”目前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串联东西金色走廊的快捷高效的便民公交将在下月如期上路。
D、激光武器可以部暑在卫星和太空站上,能干扰、致盲和摧毁对手位于轨道上的军用卫星。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B(A、“驰”改为“弛”;C、“篡改”改为“窜改”;D、“礼义之邦”改为“礼仪之邦”】
A、临近高考了,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要合理地安排好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一张一驰。
B、“网上阅卷”改革了传统的阅卷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扫描技术,实现了全程监控,提高了阅卷质量。
C、《西夏用兵史话》中的一些历史资料比较可靠,虽然不多,但很可贵,因为它是第一手资料,没有被篡改过。
D、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历来讲究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现代的中学生应当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完全正确、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B (B项都读línɡ,A项“跹”读xiān,其余都读qiān;C项“帙”读zhì,其余读chì:D项“逦”读lǐ,其余读lì,“唳”字改为“戾”。)】
A、阡陌 悭吝 愆期 翩跹 事过境迁
B、伶俜 聆听 囹圄 窗棂 高屋建瓴
C、炽热 敕封 叱咤 整饬 卷帙浩繁
D、沙砾 莅临 迤逦 暴唳 老骥伏枥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A蜜-密,常-长,中-宗。C揉-糅,避-蔽。D。沾-占)
A、蛰居 哈蜜瓜 细水常流 以逸待劳 万变不离其中
B、迄今 压轴戏 平心而论 铩羽而归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C、揉合 哥儿仨 不绝如缕 遮天避日 口惠而实不至
D、渲染 沾便宜 绵里藏针 秘而不宣 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
【友情提醒】
“现代汉语的字形”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现代形式。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尤其是别字等,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来看,识记字形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识别别字上,因此,了解常见别字类型及其辨析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说来,常见错别字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因字形相似而误,如“沓”与“杳”,“缀”与“辍”,“徙”与“徒”,“炙”与“灸”,“侯”与“候”等等。这类字字形仅有极小的差别,但读音意义完全不同。
要辨别这类错别字,一般说来,只要从读音入手,都可以比较轻松地辨别出来。如“拖沓(tà)”不是“拖杳(yǎo)”,“辍(chuò)学”不是“缀(zhuì)学”,“迁徙(xǐ)不是“迁徒(tú)”,“针灸(jiǔ)不是“针炙(zhì)”,“等候(hòu)”不是“等侯(hóu)”.
2.因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如“冒天下大不韪”误作“冒天下大不违”、“烦躁”误作“烦燥”(2005年全国卷)。“装帧”误作“装祯”,“辩驳”误作“辨驳”,“味同嚼蜡”误作“味同嚼腊”,“脱颖而出”误作“脱颍而出”等等。
这类错别字由于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辨别有一定的难度,但可以根据这类字形旁(义符)的分析,从意义上加以判断。如“装帧”一词的意思是指书画作品或书刊的装饰设计,“帧”指的是字画的幅,应从“巾”旁,而“祯”从“ ”旁,“ ”即“示”,其意义与祭祀有关,这与“装帧”的意义显然不符。 “辩驳”一词意思是争辩驳斥,与人争辩,驳斥对方应该是用言辞,所以应从“ ”旁而不从“卜”。“味同嚼蜡”一词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蜡”有枯燥无味之意,而“腊”意指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当然不能说是“味同嚼腊”。“脱颖而出”一词出自课文《毛遂自荐》,意思是把麦穗放入袋里,麦芒就会很快穿过袋子钻出来,这里的“颖”指的是麦芒,理应从“禾”,而“颍”字从“水”,与麦芒无关。
3.因音同或音近而误,如“意气相投”误作“义气相投”(2005年北京卷),“察言观色”误作“察颜观色”(2005年天津卷),“诬陷”误作“污陷”,“以逸待劳”误作“以逸代劳”,“不计其数”误作“不记其数”,“无耻谰言”误作“无耻滥言”等等。
这类错别字的辨别也主要是从词义的角度入手,“诬陷”意思是捏造事实陷害他人,“诬”侧重于捏造之意,而“污”字则侧重于脏的意思,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以逸待劳”是指作战时采取措施养精蓄锐,等待对手疲劳后乘机出击取胜,“待”应是“等待”的“待”,不应是“代替”的“代”。“不计其数”意为数目多得无法计算,不是无法记忆或记录,当然不可写作“记”。“无耻谰言”中“谰”是诬陷、诬赖之意,而“滥”则是胡乱之意,也不可混写。
4.因义同或义近而误,如“照相”不能写作“照像”,而“画像”“摄像”不能写作“画相”“摄相”,“销声匿迹”不能写作“消声匿迹”,“丰富多彩”不能写作“丰富多采”,“四季常青”不能写作“四季长青”,“理屈词穷”不能写作“理屈辞穷”,“刹那”不能写成“霎那”,同样,“霎时”也不能写成“刹时”。这类字读音相似,意义也相近,有些字如“词”和“辞”、“采”和“彩”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通用。它们之间不能混写的主要原因是约定俗成,很难从道理上讲清为什么只能这样写而不能那样写。好在这类字不是很多,我们尽可能把它们牢牢记住。
别字的辨识除了上述“以音定形”、“字形分析”、“以义定形”外,还可借助“邻里相推”、“重新组词”、“语法分析”等方法,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三、成语。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B“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经达到纯熟的地步。C项望文生义,“危言危行”指说正确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正直。D项“倾巢而出”感情色彩不当。)】
A、统领伊拉克盟军的瓦因斯将军警告说,尽管外国极端分子正在离开伊拉克“寻找另一片沃土”,但他们可能会卷土重来。
B、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C、台独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马上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设卡排查,不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分子。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C——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琴瑟失调”——指夫妻感情不和谐,或夫妻反目。句中用错了对象。“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可用“洋洋洒洒”。“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语义及感情色彩用错。)】
A、外援和主教练在出场费和转会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这部著作洋洋大观百万字,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受到读者好评。
C、厄尔尼诺现象在世界各地造成的危害不一而足,令人防不胜防。
D、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师心自用,能突破某种思维定势,克服“高原现象”,从而登上创造的新台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A. 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是针对别人而不是自己。在句中使用对象有误;B.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C. 形容风景、前程等非常美好。在句中使用有望文生义和不符合语境的问题;D. 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在句中使用感情色彩不当。)】
A、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和优雅的音乐、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B、在常人看来,一些细节问题不足挂齿,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往往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第21届成都花展在百花潭公园举行,园内展出3万余盆鲜花,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
D、开学伊始,教师应引导高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项:“不可收拾”的适用对象应是事情;B项:“首鼠两端”指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与语境不符;C项:“接踵而至”使用对象不当。)】
A、在反腐败的斗争中,公众的监督一旦缺失,往往导致腐败势力不可收拾,使反腐败的成本变得异常巨大。
B、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布什说:“意见不合不影响保持朋友关系。”
C、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大道上人流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D、老张每次出差时,细心的妻子总会在他的提包里放上一包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B “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应为“不闻不问”;C “三令五申”是“多次命令和告诫”的意思;D“狗尾续貂”指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头,不适用于“改编”。“尘埃落定”指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A、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文裁定:长虹并未对竞争对手厦华构成侵权。至此,围绕“CHDTV Ready”的商标标识之争尘埃落定。
B、有些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抛于脑后,对人民群众的困难充耳不闻,这种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
C、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强调,青年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
D、著名制作人张纪中先后把金庸武侠力作《笑傲江湖》等搬上荧屏,遭到各方批评,实为对原著的狗尾续貂。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耳提面命——对人教诲恳切;C罪不容诛——判处死罪也还抵偿不了罪恶;D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表示监督的人很多,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隐瞒不住。)】
A、专家指出,教育孩子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多交流沟通,多尊重鼓励,不能总是耳提面命,絮絮叨叨的。
B、他妻子饲养这些家畜,原是想用来振兴每况愈下的家业的,但她劝阻不了他拿它们去换两块所谓有“魔法”的磁铁。
C、法庭经过激烈辩论达成共识,张德兴因正当防卫致使袁鸣海丧命,实属罪不容诛。
D、在刚刚结束的“劳模”评比会上,王师傅因其感人的事迹被大家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评为本年度的“劳模”。
【友情提醒】
成语是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侧重考查容易用错的成语。考查的角度有近义成语的辨析,有使用对象、范围、语境的判断,词义准确性的考查,词义感情色彩的分辨等。
高考成语每年都有1题,分值3分,从历年试题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从高考统计来看,该考点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其实占领这一“制高点”并不难,关键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下面拟结合近几年高考题来探寻此类题型设置干扰角度的一般规律。
一.望文生义,故意曲解。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如:
“万人空巷”(1997年),“炙手可热”(1999年),“首当其冲”(2000年春季),“文不加点”(2004年高考北京卷),“别无长物”(2004年高考浙江卷)等。
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成语的含义有所侧重,适用对象范围也就不同。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2004年高考福建卷)
“豆蔻年华”语出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句中用来形容十八岁以上的“大学生”,显然不当。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1999年),“汗牛充栋”“左右逢源”(2000年),“车水马龙”(2001年), “蓬荜生辉”(2001年),“偃旗息鼓”(2002年),“蔚为大观”(2003年春季),“鳞次栉比”(2004年高考湖北卷)。
三.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考生的错误判断。如: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四.违情背理,不合逻辑。
有些成语的使用更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如: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
第一句中的“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句中要么把“对”改为“把”,要么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而第二句中的“莘莘学子”,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安步当车” (2001年)、“七手八脚”(2004年)。
五.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在运用成语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命题者却故意用反。如: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1997年高考题)
该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 “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雨后春笋”“有口皆碑”(2002年),“弹冠相庆”等。
六.叠床架屋,语义重复。
这种类型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而命题者却还运用包含这个意思的成语,从而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七.不知本义,不明来源。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高考题)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多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光怪陆离”(2002年),“短小精悍”(2004年广东卷)等。
以上七点,是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一般规律,随着命题的日臻成熟,也许还会有新的技术手段出现,但考生只要平时多读多悟,克服使用成语时的诸多毛病,明了命题的“迷惑”角度,就一定能提高自身抗干扰能力。
四、病句。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 A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以……为主题”。D句式杂糅)】
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2008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这次两岸经贸论坛以两岸经贸交流和直接通航的主题,必将对深化两岸经贸合作、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D ( A“把’’字改为“让”;B“反腐败的问题”与“深恶痛绝,,不能搭配,C“城市为重点’’缺介词“以”。)】
A、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D、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B、“关系到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提高”,改为“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D、用错了关联词,“互相配合做某件事”与“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选择关系,因此应把“和”改为“或”。)】
A.乱收费的存在,既有认识不到位、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监督检查不严等原因造成的。
B.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提高,关系到党和人民事 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
C.过去的一年中,美元汇率在全球外汇市场上一路下滑和人民币在国际上信誉日增,一直是金融专家和媒体关注和评说的话题。
D.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件事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抄袭……著作权”搭配不当。应删去“著作权”,或把“抄袭”改为“侵犯”。B.杂糅导致“已成为社会的……”一句主语不明。 C.歧义,产生在“和”连接的对象上。一种理解是“吴燕生”和“刘竹生”共同领导的科研小组在研究 , 另一种是“吴燕生”和“刘竹生领导的科研小组”一起在研究。如果是第一种意思,应在“领导”前面加上“共同”一词;如果是第二种意思,则应在“和”后面加一个“由”,这样才能消除歧义)】
A、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郎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
B、日前,网易、新浪等14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的迫切需要。
C、一份由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和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总设计师刘竹生领导的科研小组提供的研究报告表示,我国目前的火箭运载能力,已经能保证完成绕月工程所需要的飞行器发射任务。
D、韩寒和白烨的这次网络论战已告落幕。网民认为,从中国现行的学术框架来看,白烨最大的理亏在于他的学术属于公职研究,不应利用公职身份进行个人商务活动,但他却违规介入市场进行商务活动。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B句式杂揉,去掉“还不够完善”;C,“自己”指代不明;D)搭配不当,提高与制度不当。)】
A、我们要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增强法制观念,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参加未经批准的游行活动,不做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情。
B、有关部门认为,苏丹红事件并不是由于某个人的故意或疏忽造成的,而是应把责任归咎于供应链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
C、亚洲的朋友担心,日本淡忘历史会成为社会的风潮,导致自己陷入孤立而不能自拔。
D、我国正在研究酝酿在条件成熟的部分大中城市试点设立少年法院,以便进一步提高并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和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水平。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项,否定不当,应删去“防止文化不受污染”中的“不”;B项,缺谓语,应在“上”之后加上“笑傲群雄”之类的词语;C项,“不在了”有歧义,即可以是指离开公司,也能指去世。)】
A、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侵权、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B、姚明入选西部全明星阵容的首发中锋,使中国球员第一次得以在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赛场上。
C、这个公司的创办者已经不在了,但员工们都表示一定要把公司办下去,而且还要比以前更好。
D、为了提高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昨天“中国新品牌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新品牌联盟同时宣布正式组建。
【友情提醒】
一、病句类型
本考点以考查六种病句类型为主,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1.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指在一个句子中,组成这个句子的某些成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当而造成的一种语病现象,主要有定语(包括多层定语)、状语(包括多层状语)和关联词的位置不当等类型。
⑴ 如果有多项定语,那么可以按以下次序排列:
① 表领属性的或时间的词及短语; ② 指称或表数量的词或短语;
③ 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④ 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
⑤ 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一般放在一个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这个例子涉及到③④条规则,画线部分分别是形容词性和动词性定语,按正确的顺序,应是动词在前,形容词在后,要把“蕴藏着的”放在“无穷的”前边。
⑵ 如果有多项状语,那么排列的次序大致为:
① 表作用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② 表时间或处所的状语;
③ 表语气的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④ 表情态或程序的状语。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应是: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2.搭配不当
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③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④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此外,还有一种意义上的前后搭配不当。这种前后搭配不当,第一类是一个分句或一个句子的前部分表达的是好坏、冷热、高低、是非、大小等两面具全的意思,另一个分句或句子的另一部分表达的却是好或坏、冷或热、高或低、是或非、大或小等一方的意思,于是出现前后内容之间或两面的搭配不当;第二类是由于运用多重否定不恰当,造成句面上与实际表意上的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并不完全否定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同时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
3.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或赘余即指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成分,或由于多加了某个成分而使意思不清楚的毛病。
成分残缺主要形式有:①缺主语;②缺谓语;③缺宾语;④缺修饰语;⑤缺中心语。
例如: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这个例子因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造成表意不严密。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可以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限制语。
成分赘余主要形式有:①主语同谓语的一部分相重复;②谓语同宾语重复;③谓语和它前后的修饰成分相重复;④定语同中心语相重复;⑤状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例如: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
句中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
4.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有两种情况:一是两式杂糅,一是前后牵连。两式杂糅就是人们在说话、写文章时,有时不注意,把两种不同的句式生拼硬凑在一起,造成句子结构混乱的语病;前后牵连是有一种情况,须两层意思来表达,本来应该先说完第一层再说第二层,但是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头一句的后半段又作为第二句的开头,不停顿地说下去,硬把两句结在一起,从而造成语病。
例如: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这个句子把“要出版……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个句子杂糅到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修改的办法是取其一句或分成两个句子表述。
5.表意不明
通常一个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应该只有一个意思,如果有多种意思,使听者误解,这种语病就是表意不明(歧义)。造成表意不明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有的是词语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有的是句式使用不当。
例如:两个学校的领导讲话中都提到了同一个问题。
这句话的歧义表现在“两个学校的领导”,既可以指分属两个学校的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同一所学校的两个领导。
消除歧义的办法有:更换或增减词语,变换句式或语序等。如上例在表达前一种意思的时候,可以把“学校的”放在句首,表达后一种意思的时候,可以把“个”改为“所”。
6.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包括概念不清、对象不清、主客颠倒、否定失当、强加因果、以偏概全、不合事理等逻辑问题。
例如:(2005全国Ⅰ卷)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生活用品”是一个较广的概念,它包括“床上用品”,此句将“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并列起来,确属不合逻辑。
二、辨析病句
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辨析病句的常用方法有:
1.语法分析法:这是辨析病句的最主要也最准确的方法,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单句,可先找主干,看主谓宾是否齐全,搭配是否得当;再理枝叶,看附加成分的搭配、语序有无问题;对于复句,可检查分句间的关系、层次,关联词语的使用有无不当等。
2.逻辑分析法:有的句子读起来别扭拗口,但从语法上看并无毛病,我们不妨从整体上,即逻辑意义上分析,从概念、判断、推理的角度进行检查,看语句表达是否得当,句意关系是否合适等。
3.语感审读:即充分利用我们在长期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品读,揣摩。先看读起来是否拗口、别扭,然后对照病句类型,仔细比较辨析,弄清病因,加以修改。
4.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虽然读起来别扭,但是否存在毛病,我们一时无法确定,不妨仿照原句的结构造几句生活中常用的句子,通过比较往往能够辨明这些句子是否错或错在何处。
三、修改病句
首先要查出句子的毛病所在,再进行妥善的处理。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修改时可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
修改病句的原则:
①增:成分残缺的要补上; ②删:多余的成分要删除;
③换:用词不妥当的要替换; ④简:修改应尽量简要,不繁琐;
⑤调:不搭配,不照应的要调整。
五、科技说明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3题。
空气发电技术
人们常将风力发电视为最洁净、无污染的发电技术之一,但风力发电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电。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电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如果没有电,后果难以设想。可是,电通常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难以存储。虽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在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仿照上述方式,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会更高。
70年代末,德国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它的两个储气站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足够供功率290兆瓦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美国Norton电站储气站在地下800米,储气量达900万立方米,可发电2700兆瓦,相当于两个大型核电站的峰值发电量,可满足68万户居民的两天用电。
目前,该技术除了能应用于空气电站应急发电外,也是一种获取洁净能源的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风速高时,风力发电机群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够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1、有关风力发电与空气发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A、空气发电靠的是人工压缩空气;
B、“不能存储”与原文“通常难以存储”不符。电能否存储与发电方式没有直接关系:
C、空气发电实质上是储存过剩电力的一种技术,不能独立发电,必须依靠其他发电方式;D、参考文本第四自然段。)】
A.风力发电靠的是自然风力,空气发电靠的是人造空气。
B.利用风力所发的电不能存储,利用压缩空气发的电则可以存储。
C.风力发电因受风力影响而有所不足,而空气发电可以不受风的影响而独立发电。
D.风力发电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稳定性不够;空气发电能用于应急发电,还能获取洁净能源。
2、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A只能将水压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不能像空气一样压缩:B空气发电与风力发电组合使用,才能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低;C参考第五自然段:D原因陈述有误。)】
A.核电站或热力电站,在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时,可以将水像压缩空气一样压缩,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B.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空气发电十分优越,它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
C.风速高时,风力发电机群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可以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D.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因为空气发电不是零排放,而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限制又很严。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C (、A核电站或热力电站被压进高处的水不需要加热:B、“能解决世界的能源危机”属夸大其辞;C、风力发电不够稳定,空气发电可以弥补这一不足;D、“必将”“尤其”等语在原文中依据不足。)】
A.被压缩储存的空气在释放发电前加热,会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率,核电站或热力电站被压进高处的水也可以仿照这种做法。
B.空气发电技术是生态能源领域的新突破,它投入使用后,能解决世界的能源危机。
C.将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两者组合,我们将获得比风力发电稳定持久的能源。
D.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我国必将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尤其内蒙地区将全面采用两种发电技术相结合的模式。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飓风: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2005年的风暴有: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今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
(节选自2005年第9期《青年文摘》)
4.有关飓风的形成要件或飓风威力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C “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应为“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
A.热带气旋的风速得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含120千米每小时),才能成为飓风。
B.海平面温度要高于26.5℃,借助水蒸气释放的能量作动力。
C.飓风的强风风速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破坏力极强。
D.飓风会造成海平面快速上升,携带暴雨,造成洪水滔天,引发灾难性洪水。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 “高度达到7.5米”应为“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B.风暴潮的出现是飓风的淫威表现之一,它是海平面在狂风和超低气压作用下造成的高度达到7.5米的海平面上升现象。
C.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在海水热量的作用下空气迅速旋转上升而形成的超低压区域,飓风需要风暴眼的支持。
D.热带风暴的形成与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各种自然循环的影响。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C A、原文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但不一定形成了飓风就引发风暴潮;B、“立刻就会消失”不当,原文说的是“通常迅速偃旗息鼓”;D、文中只说“试图弄清”但找不到“已搞到了第一手资料”和“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的根据。】
A.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形成了飓风,引发了风暴潮现象。
B.形成于海洋上的飓风抵达陆地后,失去了水蒸气释放的能量动力,立刻就会消失。
C.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不可能只是海面温度的影响,但其猛烈程度与海面温度直接相关。
D.科学家已经搞到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
【友情提醒】
在解答选择题时,面对命题人设置的作为干扰和迷惑的“虚假信息”,要排除干扰,不为所惑,就要注意命题人是如何设置选项的。那些包含“虚假信息”的干扰项往往具有下列某一方面的逻辑错误,了解它们有助于对选项的辨别和筛选。
①、偷换概念。这种选项混淆不同内涵的两个概念,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实际上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②、张冠李戴。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③、无中生有。即原文中本无此意而主观臆测,导致你的分析与原文的客观实际出现偏差,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④、混淆局部、整体。它混淆概念外延的大小,把事物的局部说成是事物的整体,或者把整体说成是局部。
⑤、混淆偶然、必然。即把原文中的可能偶然说成必然,把必然说成偶然。
⑥、混淆已然、未然。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实现或正在进行。
⑦、误划类别。即把同类的拆开来看作是不同类别的,或把不同类别的归类在一起。
⑧、倒置错位。包含因果倒置、主次倒置、前后倒置、整体与局部倒置、条件与结果倒置、方法与目的倒置等等。
对于考题中正误混杂的信息,如何辨别、筛选?
一是对照原文的相关表述,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
二是注意题干的提示,看问与答是否吻合;
三是拿选项中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述进行比较、互勘,看出他们的异同与正误。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杜畿字伯侯,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杜畿,字伯侯,幼年丧父,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因为对待继母很孝顺而闻名。】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二十岁那年,担任郡功曹,做了郑县的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县里关了几百名囚犯,杜畿亲自来到监狱(审理案件),根据他们的罪行轻重进行裁决,全部判决后放走他们,虽然不是全部恰当,但郡里的人们都对他年轻而胸怀大志而感到惊奇。】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被推举为孝廉,调任汉中府丞。】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正遇上天下大乱,于是弃官客居荆州,建安年间才返回。】荀彧进之太祖,拜河东太守。【荀彧将他推荐给太祖,他被太祖任命为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只有河东最先安定,耗损的财力最少。】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宽厚仁惠,管理老百姓顺其自然。】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老百姓曾有打官司的,有的人把这事告诉杜畿,杜畿亲自见他们,给他们讲大道理,叫他们回去仔细想想,若还有想不通的,就叫他们再到府上来(再给他们讲)。】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父老乡亲自然责斥他们说:“有这样好的府君,怎么不听从他的教诲呢?”从此以后很少有来打官司的。】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在他管辖的属县,所有的孝子、贞妇、顺孙,都免去他们的赋税徭役,随时慰问鼓励他们。】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逐渐地督促老百姓畜养母牛、草马,乃至养鸡猪狗等,皆有规定。百姓勤于农作,家家都比较富裕。】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杜畿于是说:“老百姓富起来了,不可不教了。”】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于是在冬天练武讲授有关知识,又开设学堂,杜畿亲自讲学,郡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风。】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韩遂、马超叛乱之际,弘农、冯翊诸县大多全县响应】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河东郡虽离贼寇很近,但民无二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寇隔渭河对岸驻军,军粮全靠河东供应】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等到打败贼寇,还余粮二十多万斛。】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太祖出征汉中,杜畿派五千人运粮。运粮的人互相勉励说:“人都有一死,但不可辜负我们的府君。”】终无—逃亡,其得人心如此。【最终没有一个人当逃兵,杜畿就是这样得民心的。】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魏国建立以后,起用杜畿做尚书。】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各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立国)诸事办妥后,又有朝廷指令说:“昔日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你有和他们一样的大功,不久将授你谏官之职,但考虑到河东是国家的重要之郡,充实国库之所,靠它足以制胜天下,所以暂且麻烦你坐镇那里。”】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杜畿在河东为官十六年,河东郡总是全国治理得最好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C/复:免除】
A.遂弃官客荆州 客:客居
B.遣令归谛思之 谛:仔细
C.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 复:恢复
D.于是冬月修戎讲武 修:学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C/都是代词,但前者相当于“他们的”,后者相当于“自己”。A乃:副词,才;B为:介词,给、替;D以:介词,把。】
A.建安中乃还 畿亲见为陈大义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畿亲见为陈大义,
C.裁其轻重,尽决遣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 权见张良,具告以事
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都属于杜畿“得民心”的措施的—组是【 A、①是表现杜畿善治政所取得的结果。⑥是表现河东郡为“充实之所”,都不是措施。】
①少耗减 ②与民无为 ③复其徭役④渐课民畜牸牛、草马
⑤又开学官 ⑥余畜二十余万斛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B、“他亲自教授百姓畜养牲畜”与原文“渐课(督促)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相左。】
A.杜畿的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对继母却很孝顺。在做郑县县令时,杜畿亲自审理案件,量罪定刑,虽然有不当的地方,但郡里的人们认为他年纪轻却胸怀大志。
B.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很凋敝,只有河东郡最先平定,所受的损害较少。杜畿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河东郡,他亲自教授百姓畜养牲畜,并开设学堂,河东郡因此富庶而开化。
C.韩遂、马超叛乱,河东郡的百姓没有人响应。太祖西征,跟叛军在渭水两边对峙。军队的粮食主要靠河东郡提供。在太祖征讨汉中的时候,杜畿派了五千人去运送粮食,没有一个人逃跑。
D.叛乱平息以后,论功劳,杜畿可以担任谏官,但朝廷考虑到河东郡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仍然让杜畿做河东郡太守。在杜畿担任河东郡太守期间,河东郡总是全国治理得最好的地力。
第Ⅱ卷(主观题)
七、翻译。
1、将下面语段中划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9分)
古弼为人,忠慎质直。魏主畋于河西,尚书令古弼留守。诏以肥马给猎骑,弼悉以弱者给之。帝大怒,弼官属惶怖,恐并坐诛。弼曰:“吾为人臣,不使人主盘于游畋,其罪小;不备不虞,乏军国之用,其罪大。为国远虑,虽死何伤!且吾自为之,非诸君之忧也。”帝闻之,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① 魏主畋于河西(2分)
魏主去(或“在” )黄河以西打猎 .
② 恐并坐诛(2分)
害怕受牵连一起被杀 .
③ 不备不虞,乏军国之用,其罪大(3分)
不防备预料不到的事,使国家和军队的物资匮乏,那罪过可就大了 .
④ 为国远虑,虽死何伤!(2分)
为国家做长远打算,即使被处死了,又有什么关系? .
2、把下面这段文字中划横线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陈清端公瑸,释褐归里,讲学五年,足迹未尝入公门。每谓“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后尝举此入对,圣祖嘉之。(1)士未有未仕时,律身不严,而居官能以清廉著闻者,觉于公益信。后公令古田,调台湾,督川学,巡台厦,开府湖南、福建,孑身在外,几二十年,未尝挈眷属,延幕宾。公子旷隔数千里,力不能具舟车,一往省视。仆从一二人,官厨以瓜蔬为恒膳,(2)其清苦有为人情所万不能堪者,公晏然安之,终其身不少更变。圣祖目为苦行老僧,又曰:“从古清官,计无逾瑸者。”盖公之壁立千仞,与张清恪之“天下清官第一”,均邀圣许,(3)斯真泰、华两峰,同标峻绝矣。
(节选自《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第77页)
【参考译文:
陈清端又叫陈瑸,辞官后再回归故里,讲学五年,没有跨入官府一步。他经常说“贪婪钱财不在多,哪怕极少的钱,就像贪污了千百万”。后来曾经拿了这句话与清圣祖对答,清圣祖表扬了他。读书人没有做官的时候,没有人不严格约束自身的,而做了官以后仍有人(出于污泥而不染)能够因清正廉洁闻名,知道了陈清端的事迹后就更加相信了。后来陈清端担任古田县令,迁转官职到台湾,督察四川文化教育,巡按台湾厦门,督抚湖南、福建,独自一人在外,将近二十年,没有带过家属,没有延请幕僚。陈清端的儿子相隔数千里,没有能力坐船坐车,因而一次都没有能去看望父亲。陈清端的仆从只一两个人,食堂里总是以瓜果蔬菜作为经常食用的菜谱,他的清苦生活有为人情所万万不能承受的地方,但是陈清端公却能平静地习惯过这种生活,一辈子都没有什么改变。清圣祖把他看成“苦行老僧”,还说过:“自古以来的清官,估计没有谁能超过陈清端的。” 陈清端的廉洁如壁立千仞,与被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清恪,都获得了皇上的赞许,这两个人真的像泰山、华山两座山峰,一同标明了廉洁人生的高度。】
(1)士未有未仕时,律身不严。(3分)
读书人没有做官的时候,没有人不严格约束自身的( “仕:做官”“律身:约束自己”各1分,全句意思1分。)
(2)其清苦有为人情所万不能堪者。(3分)
他的清苦生活有为一般人所绝对不能忍受的地方。( “为……所:表被动,可不译”; “万:绝对”;“堪:忍受”;各1分)
(3)斯真泰、华两峰,同标峻绝矣。(3分)
这两个人真的像泰山、华山两座山峰一样,一同标明了廉洁人生的高度( “斯:代词”“泰、华;作比喻” “标:动词”各1分)
八、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江雪 (柳宗元) 雪 (罗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两诗题中都有“雪”,但构思有别。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簑笠翁”的形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写照);罗诗则由“雪”及理,重在议理,“长安贫者”的形象,是诗人议事论理的根据。
(2)两诗都以“雪”为表现对象,但表现的思想情感不相同。柳诗通过塑造“簑笠翁”的形象,寄托了清高孤傲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和坚持理想绝
不趋势媚俗的坚定意志。罗诗则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的厌憎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霸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3分)
【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远中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艺术手法2分,具体分析3分)】
【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时陆游在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积极向宣抚使王炎献策,筹划收复长安。词中写他关注前线战事、急于收复长安的心情。词的感情激荡,节奏轻快,对山月的拟人描写和对长安的想象,尤有情味。】
3、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在抒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时,诗人的情感富有变化而有层次。请结合本诗的具体词语对此作简要赏析。(3分)
从“忧”到“喜”有三个层次的变化。“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3分,每层1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在所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5分)
第一问: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等。(如答象征、心理描写等手法也算对,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一点1分。)
第二问,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3分,意思对即可。)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4分)
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4分)
诗人触景生情,羁留异地见落叶而思故乡; “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
【诗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 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 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 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 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末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②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③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外弟:表弟②十年离乱:指安史之乱③称名:互道姓名。
(1)元代杨载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你认为堪称第二联之“眼”的是哪一个字?试联系诗歌的情意分析它的好处。(6分)
【第二联的诗眼为“惊”。(2分)一个“惊”写出了离乱十年之后兄弟相见不相识的吃惊情态。形象地写出了安史之乱后,兄弟重逢,由“惊”而喜的动人场面。】
(2)试简述尾联写景在表达上的作用。(2分)
【诗人寓情于景,把兄弟久别重逢又相别的的惋惜惆怅之情(1分)寓于“秋山几重”之中(1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积极推行新法,后又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的晚年。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4分)
【好。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或赋予)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认为好,其回答与之语意相近即可;如果认为不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形成对比,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回答与之语意相近即可)】
【友情提醒】
l 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
1.先观点后理由 2.先总后分式 3. 分点作答式
l 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九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请写出下列横线上空缺的句子。(6分)
(1)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2)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李白《将进酒》)
(3)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 (宋·俞文豹《清夜录》)
(4)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5)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 (李白《蜀道难》)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苏轼《前赤壁赋》)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观书有感》)
十、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汉子精神 李国文
有一次,画家韩美林告诉我,他正要做一件大作品,计划为项羽塑一尊顶天立地的雕像。我为他这壮举的构思,不由得击节赞赏。他说地点定在这位英雄愧对故里无颜见江东父老的自刎处。
就这处江边,项羽“令骑者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忽然,项王见重重包围着的汉军中,有一张熟悉的面孔,便指而问:“若非吾故人乎?”汉骑司马吕马童一惊,马上也认出了对方,赶紧告诉身边的另一汉军将领王翳:“此项王也!”项羽对这两个人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于是,自刎死。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胜利者总是有理。所以,历朝历代的失败者,总是会被胜利者缚在耻辱柱上。但韩美林说:我就是要为失败的英雄立像!
中国最有名的女诗人李清照,就为这位失败者写过一首流传千古的强者之歌,题曰《绝句》,只二十个字,给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好汉,作出了最高的褒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中国最有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是最早为项羽唱赞歌者。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将项羽的传记,放在前为秦始皇,后为汉高祖的帝王本纪里,在那个动辄得咎的封建社会里,这种有胆有识的勇气,也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良知。要知道他在写作《史记》时,已经是身陷缧绁的罪人,看来项羽的挺直腰杆的汉子精神,也是使他能够秉笔直书的力量。
李清照也是一位失败者,爱情,婚姻,家庭,事业,无不使这位具有高超才华的女子抱憾终生;司马迁也是一位失败者,受诬,冤狱,蚕室,幽闭,连做人的资格都丧失殆尽,唯有埋首在竹简中著书立说,苦度残年。所以,这两位文学大师来写项羽这位历史上的大失败者,是再合适不过了。
美林对西楚霸王投注进去这么大的感情,也许和他本人也是一个经常失败的汉子有关。几十年来,他饱尝或被席卷,或被高压,或被责难,或被修理的种种滋味,所以,他刀砍斧凿下雕刻出来的项王形象,不光是情态上的维妙维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贴合,心灵上的呼应。
试想一下,这位头戴盔甲,身披战袍,横刀马上,面江而立的西楚霸王,有数百米高,几乎等于一座山,兀立于滔滔长江之滨,那英雄末路的悲壮感,那虎死不倒架、虽败而不失尊严的英武感,这该是怎样一种磅礴的气势啊!
我觉得,汉子精神,在当今中国,尤须张扬。也许,近年来,读多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媚,而较少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刚健,所以,每当看到美林的雕塑绘画等大作品,马上就会涌上来此人真不愧为一条“汉子”的感喟,而且,他作品中所充满的那种“汉子精神”,也使我受到启发,得到鼓舞,因之激动不已。
翻开中国史,凡盛世,总是政治上产生大作为的时代,也是文化上产生大作品的时代。乐山大佛,始建于盛唐的开元元年,而洛阳龙门石刻,也是到了盛唐,达到巅峰状态。因此,我在想,当我们跨入21世纪,国家一天天富强起来,这尊西楚霸王的巨大雕像,在长江之滨矗立起来,这对走过百年耻辱之路的中国人来说,是很有一点象征意味的。
1.文中的“汉子精神”指的是怎样一种精神?作者为什么认为“汉子精神,在当今中国,尤须张扬”?(6分)
(1)是一种站得稳、立得直、不屈不挠、无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虎死不倒架、虽败而不失尊严的男子汉大丈夫气概。(两点各占1分)
(2)①作者认为,当今中国多了些“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媚,少了些“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刚健。②在强手如林的世界,当今中国要是没有这种汉子精神,怎么能在21世纪雪洗上一个百年里所蒙受的耻辱,重振中华雄风?(每点占2分)
2.韩美林为什么偏要为失败的英雄立像?请说出两点理由。(6分)
(1)韩美林本身是一个经常失败的汉子,为失败的英雄立像,是精神上的贴合,心灵上的呼应。
(2)韩美林通过为失败英雄项羽立像,用项羽的精神和气概鼓舞和启发走过百年耻辱之路的中国人。(每点3分)
3.文中提到李清照和司马迁,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4分)
衬托的作用。用李清照和司马迁两位文学大师受项羽精神的感召,败而不气馁,败而有骨气,从而留下千古绝唱,来衬托项羽挺直腰干、顶天立地、败而不倒的英雄形象。(每点占2分)
4.你认为在中国的古代和现代,还有哪些人堪称“汉子”?请举两例加以说明。 (6分)
所举例子能体现败而不馁,败而不失尊严,败不失骨气,不但列举出名字,还要简要写出“汉子”的事迹。(每点3分)
【友情提醒】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
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
“重要信息”在考题中一般表现为:
1.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这是一篇科技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
2.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资料)。现代科技文章,不仅提出反映信息的概念,而且还在文章中对这些相关概念和研究结论进行解说、分析与阐释。有时还会对不同的学术研究方式及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对有关材料进行辨别和评价,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
3.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联系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这方面的考查在现代科技文阅读中是个难点,在现代社科文阅读考查中也是个重点。
近年来高考试题在选择题目设计上常采用如下一些方法设计错误选项:
1.以偏概全式。 2.答非所问,或为原文未谈及的问题。
3.改变判断的性质。 4.偷换概念。
5.背离语境的暗示,与材料或相关信息相矛盾。
解答本考点的问题,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对文段形成整体感知进而针对题干要求加以筛选。只有先从整体上把握住文意,才能有针对性地或快捷地找出相关的文字或材料,才能进一步为筛选提供掌握材料的保障。这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养成“处处留心,句句在意”的好习惯和整体认知的习惯,必须对整个文段或中心段(针对某一问题的相关段落)有深入的理解,甚至不能忽视那些很“不起眼”的有时误以为只是补充性质的加注文字。
第二步就是对符合题意的信息进行整理合成。筛选出来的材料,有的是“原始的”,有的只是承载了关键信息的语料,在作答时不能形成有条理的或完整的语言表述,也就是不能直接用于作答,所以必须加以提炼和加工。
两点备考建议:
①在训练中,必须培养寻找阅读敏感点的能力。如文章中的基本概念、新的知识及对它们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对一些重要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表述,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具体表现的表述,对中心论点所分解成的分论点的阐述等等。
②在复习备考过程中相应地还应当加强提纲挈领的能力和压缩语段的能力的培养。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具体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它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① 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
② 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
③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命题人往往就一段或几段甚至全篇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或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等等。这就要依据试题指定的范围去分析试题,分析材料。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般而言,有三点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知道每一层次到底说的是什么,观点怎样。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一个句群几个句子,首先分清第一层在哪里,这是关键。一般第一层次也不是太明显,这要结合句意和连接词语来判断,是并列关系,还是转折关系;是递进关系,还是因果关系,这要分清。第三步,就是试分析假若第一层次在这里,对理解本段意思有无影响,对强调重点有无影响。
具体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1、从形式方面分析:
⑴、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
⑵、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如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3)、分析段内表达方式。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表达方式。对这种语段,可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从内容方面分析:
(1)根据句意归类。一个语段由许多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句子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
(2)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这些句子在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依靠它们,我们便可弄清某层次开头、结尾的界限。
(三)分析归纳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题型上看,本考点主要以主观简答题形式考查考生分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这类题型最为通常。
分析和归纳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几个部分的信息体,而归纳就是对这几个信息体进行综合、概括。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立而统一:在思维过程中,综合实际上是分析的逆过程,分析是以事物的整体为前提对局部进行认识,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分析之后有综合,综合之前必须分析,两者相互配合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深层次的本质认识。
“归纳内容要点”包括三层含义:
(1)、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
(2)、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
(3)、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概括中心思想”包含两层含义:
(1)、论述了什么内容(指论述的中心或中心论点);
(2)、作者的基本观点,对文章的价值判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具体包括四层含义:(1)、对作者明确表现出了自己的观点态度的文章,要能准确地从中找出这种观点态度(或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或喜爱什么,或厌恶什么,或提倡什么,或否定什么)。(2)、对蕴藏着包括作者观点态度在内的多种不同观点态度的文章,要能够通过辨别筛选,提取作者的观点态度。(3)、对于没有明显表现出作者观点态度较复杂较含蓄的文章,要能够通过分折归纳,较准确地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4)、准确地叙述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高考对“归纳内容要点”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
(1)、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
(2)、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3)、考查对段意、定义的某一具体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高考对“概括中心思想”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
(1)、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论点);
(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目的、用意。高考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 考查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主旨与时代的关系,了解文章的深刻性;(2)、分析主旨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了解文章的针对性与指导性;(3)、分析主旨与世界观的关系。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
①、“去粗取精”法,即要紧扣材料中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
②、综合句意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重点段(句),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由面而点,概括出内容要点。
③、整体透视法。有些文章(特别是写景抒情类的文章)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这时就必须宏观全文,联系主旨,归纳出要点。
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需要综合能力。
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应遵循从文内到文外由客观到主观的原则,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抓关键部位。如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等。
②、综合层意和内容要点。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思想,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③、结合文体特点。运用文体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记叙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抒情文应看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文就看文章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表明了什么观点;说明文应看说明了什么,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有何作用。
④、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作品产生背景,甚至与文章运用的材料相关的一些情况。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文体特点对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议论文:要分析其论点和分论点,一般来说,这就是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还要分析其论证材料,特别是正反的事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好恶感情。
记叙文:要着重分析作者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赞扬了什么精神,讽刺了什么现象,鞭挞了什么性格,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抒情类文章:一般是通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应分析它描写了什么景物,流露了什么情感,阐发了什么哲理,从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除了对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善于通过把握关键词语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阐释类文章,作者的观点态度常常在开头和结尾用明确的语言旗帜鲜明地阐述;而记叙性的文章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往往是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点睛之笔。
(2)、从目的、启示等方面开窍。具体说来就是在速读文章之后,考虑:①、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②、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什么道理,给了我什么有益的启示?第一问需进行客观分析,第二问要寻找自我感觉,两者的结合点即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从隐含信息处开窍。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时分散在多处说,这时我们就得把散布的表现作者观点的必要信息筛选出来,而后加以联缀组合。捕捉隐含信息的方法有四条:
①、联系上下文,体会隐含信息;②、抓关键词语,联系时代背景,捕捉隐含信息;③、透过明示信息,挖掘隐含信息;④、从全文的主要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中体会隐含信息。
归纳和概括的语言组织:
1.归纳、概括的对象不同,方法也不同:(1)、如果是单句,句子的主干就是最好的概括。当然否定词不能漏掉,有时附加成分也属必需。(2)、如果是复句,则要划分层次,依据层次之间的关系未来概括。(3)、如果是语段,有中心句可直接抄录,无中心句则应分析综合。
(4)、如果是全篇文章,则要在分析结构、把握思路的基础上,先概括各段大意,再综合归纳出中心思想。
2.内容要点有“显”、“隐”之分。“显性要点”指有明显语言标志的要点,如用“首先”、“其次”、“再次”等领起的;或者是有醒目的中心句的。“隐性要点”是没有任何语言标志,而且散见于文章各处的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必须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经常上进行。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必须防止任意“拔高”、把文中没有的意义强加给作者,或概括不到位贬低了文章的价值。
在解答题目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几点:①、结合文体特点。②、充分挖掘题干隐含信息,找准文中相应的信息点。③、主观题在组织文字表述时,要紧扣题目要求,要有针对性,注意回答角度,词句来源,字数限制等。④、语言表达以简明为佳。
(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此项要点主要考查学生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原文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这种推断和想象必须以原文的有关信息为根据和基础,切不可凭空推想。
从近年命题情况看,推断有归纳概括性推断和理解性推断两种;想像有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像和拓展性想像两种。推断要有根据,不可主观武断,原因(条件)与结果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想像要合理,合乎事理、情理。
推断与想像要注意以下几点:
(1)、面对归纳性推理,要根据文中相关信息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概括性的结论。
(2)、面对理解性推理,要分析文章的外在意义,体悟作者内在的思想倾向;把握作者行文脉络、内在感情的变化,推断深层的意蕴。
(3)、想像要做到形象性、开放性、拓展性相结合,必然性和意外性相兼备。
原文中可做“推断和想象”命题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情况:
①、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
②、作者在文章中对某一方面事物的发展暗示了一种倾向。
③、材料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这些材料的综合可以推测出某一方面的发展。
④、作者对某些观点或现象的个人看法,或对某些事物的评价态度。
⑤、结合现实社会生活或科技发展等有关常识,可推测某一新的发现、认识的前景。
做题技巧总结:
1.对文章整体内容的全面理解,对基本信息的准确提炼。
若采取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对照的方式,那将是既费时,又无法保证正确的不当做法。因为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它是一种推理,在原文中一般是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的。因此首先应在整体阅读的前提下,把握全文的基本思想倾向、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的有关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评论或看法。读通了全文,掌握了主要内容,做题才会有一定的准确性。
2.抓住文章中的隐含信息。
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3.注意一些关键语言环节。
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如表时间、趋向、主次、判断、因果、类比、总结概括等语句,句式上的因果、转折、条件等。试题中要点设置的常见语言形式有:今后将成为主要方面,有望在近期获得解决,有可能实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将有重大意义,因此人们产生了某方面的想法,只有……才能有某方面的结果,必须……否则将不能实现,……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作者对这一点是持否定(肯定)态度的,可以进行某项试验,已经找到了某方面的方法(结论、线索),与某种现象(做法、问题)一样此问题也将成为……等等。
(五)鉴赏评价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本考点是必考内容。而且近年来比重有增加之势。
本考点涉及两个大的方面: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内容以鉴别文章的语言、写作方法、布局谋篇的表现力量为主,以文章的思想感情、主题的社会意义为主,并作出恰当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括:①、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②、促使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会环境。③、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概括介绍、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基本要点;1.人物的性格特征;2.人物的精神风貌;3.人物的思想特征;4.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等。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经过作者加工锤炼后的语言,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点。
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含蓄丰富、富有音乐美。除此以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话剧的对白,就特别要求口语化,要求富于动作性等。叙事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分成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两大类:
①、人物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对话、独白,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②、叙述人语言,也就是作家在作品中描绘人物、叙述事件、描写环境、评价生活等使用的语言,对文学作品语言的鉴赏一般主要就叙述人语言而言。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作品用来塑造形象、表现内容的原则、规律和方法,具体包括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布局谋篇(线索设置、结构安排、详略主次、过渡穿插、前后呼应等)、写作方法(记叙顺序、人称选择、描写手法以及象征、想像、联想、渲染、烘托、对比等),以及意境创设、人物形象塑造、修辞运用等,一篇文章究竟运用哪些技巧,由作者根据文章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决定。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技巧,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4.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后,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评价”对象具体包括:①对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正误判断。②对不同的思想观点进行比较、评判其优劣或指明其区别。③指明思想观点的价值所在:如创新意义,现实意义,可吸收、借鉴、推广之处等。④指明思想观点的不当或不足之处并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补充。
5.鉴赏和评价文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整体,鉴赏局部。文章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而各个局部又都是为整篇文章服务的,不能脱离局部而鉴赏文章,也不能脱离整体,鉴赏局部。
(2)遵循文道统一原则,鉴赏表达技巧。鉴赏文章,不能割裂它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要抓住思想内容来鉴赏表现形式,要通过鉴赏艺术形式来体会思想感情。
(3)正确评价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人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往往不是单一的。表现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的作品,有的也可能带有消极的因素。因而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它.并能够正确地对待它。
(4)抓住不同问题,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语言是文章的主体,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感情基调需要不同的语言。阅读文章,可从语言的表现力看文章的特色。
⑸“评价”最要紧的是言之有据,恰如其分,切忌架空分析,凭空臆断。有意拔高或贬低。因此在评价之前必须客观把握之。
⑹高考试题中考查文学作品鉴赏不考名词术语。要从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但并不排除掌握必要的鉴赏性语言,避免言不及义。
失误举隅:
1、审题不严,答非所问 2、主观臆断,似是而非
3、断章取义,要点缺漏 4、研读不透,主次不分
5、语句不畅,词不达意
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要求:
1、原则:忠实原文,切忌臆断
2、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3、步骤:第一步——速读原文 第二步——审读试题
第三步——重点回读 第四步——紧扣原文、灵活作答
规律点睛:
1、整体阅读 把握主旨 2、认真审题 文题对应
3、瞻前顾后 考虑全面 4、对照要求 规范答题
表述要领
1、 满足要点法 2、原句移用法——“照抄式”
3、 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选组式” 4、归纳综合、条分缕析法——“自撰式”
十一、语言运用。
1、试在下面《执著》的短文空格内填上跟上下文相称的词语,使之与内容相一致。(6分)
执著的故事不老,有女娲补天,有夸父追日,有 精卫填海 ,有 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
执著的人物不死,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 闻鸡起舞的祖逖 ,有面壁静修的达摩, 程门立雪的杨时 。
执著的佳句不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有 衣带渐宽终不悔 ,有 不到长城非好汉 。
执著是殚精竭虑,义无反顾。
驰心旁骛,见异思迁的人执著不了,而执著不了的人也成功不了。
执著,一阕永无休止符号的进行曲。
2、根据所给这首小诗的内容和形式仿写一段文字。(5分)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
责备是高音,
呵护是低音,
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感情是人生的一部书: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情是感情故事的主题。
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
【友情提醒】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仿句题不仅测试考生对语言修辞的运用能力,也测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力,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考试导向。“仿句”的要求是“模仿例句”,创造新句,即要严格按照命名规定进行仿制创作。既要有模仿又要有创新;既有一定的规则限制,不致于随意、散漫,又为学生留有相当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在仿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从一而终”的话题。
话题就是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仿写时不能随意更换,否则就会失之一词,谬以千里。如99年第27题的陈述对象是“五十年”,如果所仿的句子为“生活是一首歌曲,有快乐也有苦涩”,虽然它的辞格、结构与要求一致,但话题却不同,因此纯属跑题。
有的题目会点明话题即陈述对象,有的则要求更换陈述对象。总之,应按照题目要求确定陈述对象,力求“从一而终”。
二、“依葫芦画瓢”的辞格。
仿句题基本上要求要运用适当的修辞格或句式。这体现了《考试说明》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要求,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对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是很好的导向。98年、99年都考查了比喻在仿句中的运用。仿造句子要按命名运用的辞格,依葫芦画瓢,例句是比拟句,就应仿比拟句;例句是对偶句,就摹对偶句。
三、“循规蹈矩”的结构。
在仿造句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话题、辞格等形式的高度统一,而且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结构就是指句子的成份的构成方式。如,例句是兼语句,就应仿兼语句;例句是主谓句,就应仿主谓句。如99年的第27题,前两条横线前的句子特点是“五十年象……,有……,也有……”,它的结构为主语+谓语+定语+宾语,谓语+宾语+谓语+宾语。第三条横线前的结构是主语+状语+谓语,且写的句子要内容上前后呼应,构成排比。
四、“百花齐放”的内容。
3、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40字。
道路 身影 足迹
①描绘一种情景 ②表达一种感悟
①清晨,大雨倾盆,泥泞的道路又湿又滑。一个身影在道路上挪动着,也许他未注意到大雨已经模糊了他的足迹。他在雨雾中渐渐远去,不知他的目的地是哪里。
②每个人都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在这条坎坷的路上留下你无数的身影,身影的下面有属于你的足迹,这足迹便记载了你写下的生动的故事。
【友情提醒】
仿造句子的形式(话题、辞格、结构)上要求高度统一,即求“形不散”。但由于考生的想象角度、广度、深度各异,因而在内容的表达上就会出现灵活多样,“百花齐放”的局面,即“神散”。考生在题目规定的语境中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认识能力。
扩展语句的基本题型有两种:一种是把一组词语(主题词)扩展成一句话或一段话;另一种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充实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
具体的方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枝加叶法。
就是在只有句子主干的情况下,添加附加成份(定语、状语和补语)。句子的主干只是单纯的陈述和支配关系,而句子的附加成份能起到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要使句子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份的作用。
[例]扩展下面语句,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梅花开放了。
[解析]从题目要求来看,应抓的扩展点是梅花“怎样地”开放了。为突出梅花的不畏严寒,可以添加状语加以修饰限制,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样的梅花怎样地开放了。
[答案]: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纷凋凌的时候,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
二、人物描写法。
即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等,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例]原句:二女儿王海棠扮演“扫北”里的公主。
[答案]二女儿王海棠真像一株海棠似的袅娜,她扮演“扫北”里的公主,有一种女英雄的轩昂气概,含嗔带怒里蕴藏着微笑,眉宇间又透露出脉脉的深情。
三、联想想象法。
即利用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想象,搜寻自己记忆中的情境,把它描绘出来。
[例]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河水”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40字。
情景一:夏天 大雨过后 河水
情景二:冬天 中午阳光下 河水
[答案]:①在骄阳似火的夏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大雨过后,河水变得不安宁了,它们咆哮着,用它巨大的力量,卷起河岸上被雨水毁坏的漂浮物,肆无忌惮地向下游冲去。②在那寒冷的冬天,中午的阳光显得格外温暖。在阳光的照耀下,河水显得更加清澈、更加温顺。
四、因果推论法。
说明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得到某种结果,都是通过论述事物运动发展的因果关系而实现的。
[例]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80字。
[解析]此题扩展时,重要的是阐明这句话的含义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
[答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为好事太小不屑去做,也不要以为坏事很小做了也无所谓。因为量变会引起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所以对于好事要从点滴做起,对于坏事要防微杜渐。
五、举例扩展法。即用举例来陈述证实中心意思。
[例]扩展下面的语句,不少于100字。
翻开古诗文,你可以一一品味历史文人们深刻的思想感情。
[答案]:读杜少陵、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读辛弃疾、陆放翁,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李太白和傲骨使你钦佩,苏东坡的豪放让你叹服,文天祥的忠心让你扼腕……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了一体,共同承担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六、定义分类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给事物分类,然后再扩展的方法。
[例]把下面的句子扩展为不少于80字的语段。
笑是精神愉快的表现,对健康是有利的。
[解析]此题可抓住什么叫“笑”或“有益”作扩展。抓住“笑”作扩展,此题分类叙述了笑的几种情况,用了“定义分类法”。
[答案]:笑,是露出愉快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的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过程。当外界的笑料变成信号,通过感官传给大脑,大脑接到信号,就会立即指挥部分肌肉、器官甚至骨骼运动起来。笑容可掬,嫣然一笑,这是一种轻微的肌肉活动,一般的微笑是这样的。爽朗的笑,放声的笑,不仅脸部肌肉运动,就是发音器官也会运动起来。至于捧腹大笑,手舞足蹈,那就连全身的骨骼肌肉都运动起来。笑是精神愉快的表现,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们不妨多笑笑,“笑一笑,十年少”嘛。
七、对比扩展法。从对比扩展中突出事物的共同之处,说明其不同之处,可使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例]扩展下面的语句。
怎样区分一个人的爱好和志趣是否正当呢?
[解析]为了区别爱好、志趣是否正当,可用比较法,以突出其区别。
[答案]:主要看这种爱好和志趣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是振奋一个人的精神,还是使人意志消沉;是使人的生活目的和理想更加高尚,还是趋于颓废、庸俗。使人身心健康、精神振奋、理想高尚的爱好的志趣,都是正当的。相反,那些消磨人的意志,使人精神颓废、生活庸俗,从身心两个方面损害人的那些东西都是不正当的,是低级趣味的。正当的爱好和志趣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生活,使人在德、智、体、美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八、增加意蕴法。即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不同句式及大量使用富有色彩的形容词等来加强表达效果。
[例]根据下面的思路,合理展开叙述,组成80字左右的语段。
夏天和冬天各有各的情趣。
[解析]此题的扩展关键是要对夏天的冬天分别进行叙述和描写,写出各自的情趣,而描写和叙述的有无意蕴,便是此题扩展优劣的关键。
[答案]:夏有夏的草绿花红,冬有冬的琼枝玉叶。夏天百川灌海,漫天碧透,雨后泛舟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湖面溜冰,一样使人逸兴横飞,意趣盎然。
九、突出重点法。对于要求以一个名词为重点的扩展题,要使其成为重点,可以从形式上的内容上把握,在形式上,让这一名词作主语,在内容上强调这一名词的重要作用。
[例]以“歌声”、“起跑线”为重点,分别写两段话。
[答案]:①毕业典礼上,同学们真挚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讲述三年的学习历程,将我们带入了对往昔岁月的美好回忆之中。(歌声作主语,其作用是将我们带入了回忆之中)②考试前夕,我听着那时而如溪,时而若泉,时而似海的优美歌声,逐渐消除了心头的紧张。(歌声作宾语,再解释歌声的作用)③田径场上,那条富于神秘色彩的白色起跑线,一时间成了运动员们迈向成功的起点,亿万观众关注的焦点。④田径场上,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条细细的起跑线上——那是运动员奔向胜利的起点。
4、请用一个对偶句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其中上下句要分别出现事件当事人“乘客”和“的哥”,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本报讯)7日晚8点多钟,安徽出租车司机费某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带了一名男子,该男子说去丹阳。费某便和那男子谈好价格前往丹阳。40分钟后,当车行驶到南京江宁区丹阳与安徽省交界处时,那男子突然亮出一把匕首,抵住费某的腰部,并威逼费某交出所有的钱。机智的费某一边说马上停车给钱,一边思索着如何寻机脱逃。大约离丹阳还有一公里的地方,迎面正好驶来一辆汽车。费某迅速向左打了方向,然后一个急刹车,惯性让那男子向右边的车门倒去,费某立即下车,弃车奔跑,并大声呼救。那名男子见状,心生胆怯,下车后慌忙向村落里逃去。随后,费某向江宁警方报了警。警方赶到现场后详细地了解了情况,目前,警方正根据相关线索进行调查。
【凶乘客拔刀索钱 智的哥刹车呼救 ( 对偶2分,内容3分)】
【友情提醒】
一、压缩语段主要考查考生筛选和提取信息及全面准确表述信息的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字数内对一个或多个语段进行压缩,或定义概念,或概括观点,或提炼要点,或归纳主题,或拟定标题、导语、一句话新闻等。题目所给背景材料可分为新闻稿和非新闻稿,以新闻稿居多。下面从 “解题方法” 加以阐述。
(一)摘取法
所谓“摘取法”是指在抓住关键句的基础上提取关键句的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目要求组合连缀,为了表述的一致性,个别词句有时需要转换或调整。这种方法适合封闭式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例: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8字)
钛合金强度大,重量轻,耐热性能好,适用于船只、汽车、航空航天工业,被人们视为未来材料。新型波音777客机采用了约9%的钛合金材料。然而,钛合金的加工难度极大,如加工一个钛合金船用涡轮压缩机轮需要50个小时,而加工一个铝合金的同样部件仅需5个小时。德国布伦瑞克大学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专门热处理方法,将氢原子渗入材料,掺氢的钛合金相对软化。对软化的钛合金进行切削加工,加工设备所承受的机械和热负载明显降低,切削力仅需过去的50%,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加工完毕后,再经专门的热处理工序,材料的特性则回到原先状态。科学家称,该方法非常适用于大批量的钛合金铸件加工。
语段中加点部分为重点,提取之后,转换组合连缀成参考答案:钛合金被视为未来材料,但加工难度大。德国科学家采用专门热处理方法降低其加工难度(由“加工设备所承受的机械和热负载”转换而成)及成本。
(二)分层法
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的步骤是:划分层次,概括层意;辨别主次,取主弃次;调整组合,连缀成句。(分层法非常适合层次多的语段)
例:爱滋病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下面是一段关于血液传播的报道,请根据文意写出两条防范爱滋病的结论性意见。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或血液制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是如果输了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就直接进入了血液循环。血液制品如Ⅷ因子浓缩剂是从许多供血者的血浆中提取的,因此污染HIV的机会更大。美国供血者中约6%带有HIV,故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生产的Ⅷ因子浓缩剂曾在世界各地的血友病患者中造成感染。法国一个血液中心被HIV污染,导致几千名受血者感染艾滋病。现在发达国家都加强了对供血者的检筛工作。如果供血者感染HIV后,供血时处于窗口期,则查不出HIV抗体。目前尚不能对所有供血者检测HIV抗原,因为检测HIV抗原设备复杂,费用昂贵。
鉴于此, , 。
完成此题的前提是概括出此语段的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不能遗漏信息,最好先划分层次,(已在语段中用“”标出),再归纳每层意思。层意如下:①使用血制品和输血存在感染艾滋病的危险,②对供血者的检筛不够全面。题目要求“写出两条防范艾滋病的结论性意见”,“结论性意见”应根据层意拟定且应该符合“防范艾滋病”的限制。语段从“使用方”和“提供方”来说明存在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危险,“结论性意见”也应该从“使用方”和“提供方”来建议“防范艾滋病”。参考答案: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要慎重;对供血者的检筛工作要加强和完善。
(三)复取法
“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合并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例:概括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塞内加尔近四十年经济增长达到5.6%,通货膨胀下降到3%以下。反对派指责说,这些数字掩盖了九百万塞内加尔人生活困难的现实。现在经济上的好转还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好处,所以在社会生活方面出现了紧张气氛。
总统说塞内加尔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并说已成功地给塞内加尔的经济结构“重新注入了活力”,反对派指责国家经济后退到世界排名第156位,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以及大城市郊区的人更贫困,人民普遍反对政府。
仔细阅读这两段文字,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结构基本相同,内容基本一致。第一段内容为:①塞内加尔经济增长,②反对派观点与政府对立,③社会生活方面气氛紧张。第二段内容为:①塞内加尔经济好转,②反对派观点与政府对立,③人民普遍反对政府。根据上述内容,把两段的三层内容合并(类似数学科目中的合并同类项),得出参考答案:塞内加尔经济虽然好转,但反对派与政府依然对立,社会关系紧张。
二、新闻材料的压缩原则
高考试题中压缩语段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一般是新闻稿。从时态看,或过去时(已经发生),或将来时(将要发生);从主客观来看,全是主观性新闻稿。过去时新闻稿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事件本身和进行此事件带来的意义或影响,将来时新闻稿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事件本身和进行此事件的目的。这是压缩新闻材料需要把握的总体原则。至于或拟定标题,或写作导语,或创作一句话新闻,还需要掌握特殊规则,下面分三种要求阐述:
1.拟写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标题的作用是:①概括和提示消息的内容,帮助读者尽快了解消息的意义。②评价消息的内容,揭示新闻事实的实质。③吸引读者产生阅读消息的兴趣。消息标题有三种形式:单行标题(以叙事为主,着重表现具体的人物、动作和事件);双行标题(由引题和主题或由主题和副题构成,主题又称主标题,它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居于主要地位,引题又称眉题,肩题,置于主题之前,常用来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揭示意义,引出主题)。多行标题(由引题,主题和副题三部分构成,这类标题一般用于内容比较重要的消息)。高考试题要求拟写标题一般拟写单行标题即可。拟写单行标题要注意以下几条特殊原则:
(1)抓住报道的对象或报道的中心事件。
(2)能够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提倡运用修辞增强文采。
(4)力求宣明、简练(简练一般不需考虑,题目有明确规定)。
2.拟写导语 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要求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揭示消息的主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常见的导法写法有:叙述式导语(用概括叙述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写出最根本,最主要的事实,给读者以开门见山的感觉),描写式导语(对消息中的主要事实或事实的某一侧面作简要的形象描述,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提问式导语(以提出问题开始,把消息里需要告诉读者的事情,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突出地摆在读者面前,以引起人们的关性和详思),评论式导语(消息一开头就对事情发表评论,或把事情的评论或结论写在开头,一下子就揭示出事情的意义和目的),引语式导语(引用人物精辟的语言,点明消息的中心或意义,给读者以启迪)。拟写导语要注意以下几条特殊原则:
(1)导语必须以事例为中心。
(2)要分清主次,把主要事实写入导语。
(3)要能引起读者兴趣。
(4)语言力求简练,拒绝堆砌词藻。
(5)提倡有创造性,拒绝老一套。
3.拟写一句话新闻 要写好一句话新闻(狭义上就是消息),必须明确“消息”的定义,消息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的简短报道。因此拟写一句话新闻的特殊原则是必须包括时间,人物(有关部门)和事件,还要兼顾其他因素。可以针对试题提供的不同类型的新闻材料选择不同的模式来拟定:
(1)将来时的主观性新闻稿
模式:何时何地何人(即指具体的人,也泛指部门、单位、集团、组织等等)为何目的将做何事。(解决五个“何”,具体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来决定取舍)
(2)过去时的主观性新闻稿
模式:何时何地何人(即指具体的人,也泛指部门、单位、集团、组织等等)做了何事有何意义或影响。(解决五个“何”,具体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来决定取舍)
(3)过去时的客观性新闻稿(高考试题中还未出现,如报道地质灾害)
模式:何时何地发生何事造成何影响(一般是不好的),何人(即指具体的人,也泛指部门、单位、集团、组织等等)为消除何影响采取何措施有何效果。(解决六个“何”,具体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来决定取舍)
5.将下面的一个长句改写成一组语意连贯的短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可以变动语序和增删个别词语)
你们在祝贺之后将做出与之相应的为寻求一个解决多年来困扰着联合国的问题的公正而实际的办法而进行的共同努力。
【你们在祝贺之后将做出与之相应的共同努力,以便寻求一个公正而实际的办法,来解决多年来困扰着联合国的问题。】
6、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不能省略。
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出了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在原来的荒山野岭上,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他用双手奇迹般地创造了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
【友情提醒】
句式变换是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运用题,须有一定的语法基础.此类题目一般都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根据要求不同,大致可分两种形式。一是明确规定将句子改变成某种句型。二是不提供变换的句型,但提供了变换句子开头的词或短语。
各种句式的转换,须遵循以下原则:①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②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③要体会语意,把握语境,恰当地转换。
一、长句变短句。
句子的长短是相对而言的,并没有截然的界限。长句和短句只是就单句而言的。一般的单句中结构复杂、用词较多的句子就是长句,相反则是短句。长句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较为复杂;二是并列成分用得较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长句变短句,可采用“切割法”,意即根据转换要求,对原句进行层层切割。
二、短句变长句。
短句变长句,恰与长句变短句相反。方法是:找主干,去关系词,变其它短句为偏正短语或补语插入主干句中。
三、散句变整句。
散句变整句,实行两步法即可:一是按照前后连贯或逻辑顺序原则,先对要求变更的部分进行排序;二是选择要求变更部分中的一句作为基准句,再把其它句改写成与基准句句式结构一致的句子。
例3.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2002年高考全国卷)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排序:①成年累月的战事,②动荡不安的政局,③经济的不断衰退,④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⑤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改写:①成年累月的战事,②动荡不安的政局,③不断衰退的经济,④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世界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的字短语)
四、陈述对象不同而引起的转换。
此种类型的句式转换,要求的是用原句中的另一个词或短语作为陈述对象对句子进行改写。
例4:请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1999年高考全国卷)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方法:找准或添加新词或短语所施发的动作,以此作谓语重组句子(有时尚须注意排序或整合),如此题“儒、道、佛”所施发的动作是“影响”,用此重组的句子为:儒、道、佛各方面影响了苏轼,使得(添加的动作)他的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变换
经常出现在口语里的句式,叫口语句式。它较为短小,结构简单,少用关联词,显得活泼而自然。经常出现在书面语里的句式,叫书面语句式,其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因而显得严谨、周密。另外,口语句和书面语句在用词上也具有明显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书面语句则多由典雅庄重的词语组成。
此外,还有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等等。只要我们掌握每一种句子类型的结构特点和掌握一定的转换技巧,就一定能做好句式转换题。
7、再过几天就要毕业了,请为你喜欢的一位老师写一段话。要求:①内容上,或表感谢,或送祝福,或抒崇敬;②符合老师所教的学科特点;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4分)
[示例](写给音乐老师)从义勇军进行曲到毕业歌,从古典音乐到流行歌曲,是您让我们聆听到这世上最美妙的声音,领略音乐的博大精深,谢谢您,老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案示例:
写给语文老师——
1.您说,有些人活着只为了吃饭,而您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育人。所以,您默默地耕耘在这块沃土上,教我们语文的神奇,教我们人生的哲理。我们的成就离不开您的勤奋,老师,您辛苦了!
2.从司马迁的竹简中走来,从李白的诗酒中走来,从陆游的悲叹中走来,从曹雪芹的红楼中走来,从鲁迅的呐喊中走来,从人类文明前进的每一滴墨水中走来,一个积累着文字的你。
写给数学老师——
1.尺子数把,圆规一个,粉笔几支,讲台上面图形演,数字符号热闹凑,三语两语讲奥秘。2.敲一下三角板,数字开始在黑板上跳舞,线条开始在粉笔尖旋转,任凭我们目瞪口呆,
你是讲台边操纵数字的法师。】
8、阅读下面一份有关我国轿车供求状况的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年 份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预计) | 2007(预计) |
轿车需求量(万) | 72 | 105 | 138 | 266 | 346 | 398 |
轿车产量(万) | 70 | 106 | 192 | 349 | 471 | 546 |
根据资料所反映的情况,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1) 轿车需求量和产量都在不断上升
(2) 目前已供过于求,预计近两年里(未来)这种状况将更加突出
9、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中国环境标志”图,准确理解标志的含意,然后写一段说明介绍的文字。(不少于40字)(5分)
(1)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山、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
(3)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
(2)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
说明:分三点回答,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三点全对得满分。
(答案内含3点即可。强调说清楚,但不一定非要按参考答案的顺序不可。)
10、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金壮龙2月10日在北京宣布,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请你根据此图介绍其构成要素及里寓意。(5分)
答:(1) 一 轮 圆 月 。
(2) 一 双 脚 印 。
(3) 一 条 巨 龙 。
(4) 一 群 鸽 子 。
(5)寓意:一轮圆月,以及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中国人对月球探测的梦想;一条巨龙飞起,象征中国航天事业如巨龙腾空而起;一群和平鸽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能答出三个构成要素和两个寓意就能得5分)。
【标识说明:
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我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
11、根据下面的新闻,在横线上把这则新闻的导语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不超过50字。(4分)
在齐齐哈尔市发生的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的处理问题上,_____________。
日本政府10月19日就齐齐哈尔市发生的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发表声明,决定向中方支付武器处理费3亿日元,并要求中国政府在公开场合说明这3亿日元并非是给被害者的赔偿,而是支付给处理这起事故的相关单位和医疗机构的处理费。日本的这种坚决不赔偿的态度引起了受害者的不满,中国外交部19日发表讲话说,这3亿日元“是为了用于赔偿损失”,包括赔偿给身心受到巨大伤害的受害者。预计此事的处理今后仍将会有波折。
【日本政府声明支付3亿日元处理费而不是赔偿金,引起了中方受害者的不满,中国外交部就此发表讲话。(4个得分点:“日本政府声明”“是处理费而不是赔偿金”“引起了中方受害者的不满”“外交部发言”。 4点都对,得满分5分)】
十二、作文(共9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每一则材料,仔细审题,写出每篇作文的立意和较详细的写作提纲。
(一)、“自定话题型”。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车。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命题依据】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会出现多样化,作文应首先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其次,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 + 自定话题”的作文题,关键在于审题,应认真阅读材料,归纳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的健康的话题。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出来的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前面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它涉及到利益与道德。请看下面这篇满分作文。
【例文】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抚卷于案,初对孔子的话语感到不解: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
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只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立。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若照以上之论,那我们便应认为他没道德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相比之下,这500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重奖效应”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
雅典奥运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运动员,这件事引起很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但我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说不定我们2008年还会因此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呢。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丧失了道德,女排队员不是集体捐款给慈善机构了吗?无独有偶,来华赚得巨资的皇马队员不也在去年SARS流行时将集体签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给了中国慈善协会了吗?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对落水渔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费后救人”的话不免让人寒心,韩国某明星借“慰安妇”之名出“写真集”的事件更是让人为之愤怒,这种重利轻德,一心往钱里钻的行为令人不齿。
把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盗用道德概念,而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
【点评】
作者用两句话高度概括材料,简捷地引出了话题,入题快;行文紧紧抓住了人们对孔子观点不理解这个关键,提出“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的观点,审题准;援引古人的话先退一步,承认道德的重要,再指出片面过激推崇道德的错误,分析实;列举袁隆平和雅典奥运会获金牌运动员接受国家重奖的正面事例以及雷州海岸和韩国演艺圈的反面事例,有力论述了论点,材料鲜明准确。
2、一位画家拜访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
“请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门采尔认真地说,“要是您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你准能卖掉它。”后来的事实果真如此。
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定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按要求所提示的,我们就能立即判断应写成一篇议论文,而且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因而不能写成一事一议,就事论事的文章,而应从所提供的材料中确定一恰当的中心,并与社会生活挂钩,给予阐发开去。
那么,如何在所提供的材料中确定恰切的中心呢?考场上时间急迫,审题速度自然要快些。但此时最忌只抓住材料中的小局部或只言片语,而不去准确地全面地理解题意,因为审题时正象人们行路时处于十字路口,面临去向何方的选择,审题一错,就会导致考场作文的失败。例如,有的考生只看到那位画家先前卖画要一年,后来只需一天,就立即联想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推销产品应讲究方法,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写出的作文自然是离题万里了。
因此审题速度要快,应快在得法。所提供的这个材料,记叙了一件事。叙事材料应着重分析该事的前因后果,多问几个为什么。如:那位画家先前为何需一年才能卖掉画?门采尔为什么劝他"倒过来试试"?后来那位画家为什么只用一天就卖掉了画?这里"一年"与"一天"的更易,又说明了什么?如能这样审题,就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了。
在这基础上,我们就可确立议论的中心了。按所提供的材料,可确立如下几个论点:
1、 以质取胜,2、磨刀不误砍柴功,3、功到自然成。
"以质取胜"侧重谈产品质量的优劣。"磨刀不误砍柴功"侧重点是要练好基本功。"功到自然成"侧重谈平时努力与最后成功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平时生活的积累,选择其中最适合自己"口味"的论点来写。
中心论点确定后,就应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来证明、阐发中心论点。例如确立"以质取胜"这一中心,我们就可以从画家卖画想到社会上的产品销售,联系平时对产品销售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可列出以下几个要点:
1)、 产品能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关键在质优。
2)、 产品滞销主要原因是质量不过关。
3)、 推销伪劣产品的虽然可能一时得利,但最终身败名裂。
4)、 产品质量好,还需讲究外包装的美观和推销产品的方法。
5)、 不能只求数量,忽视质量。
6)、 赞扬"中国质量万里行"的做法。
要点开列出来后,还需根据有利于阐发中心论点的要求,对要点逐一作甑别、筛选,确定详略。例如上述六点中,第3、4点不属于直接论述中心论点,可以简略提及或删去不写。
【例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例子。一位画家拜访门采尔时向他诉苦道:"我真不明白,为什 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劝他倒过来试试看--花一年的时间画一幅画,那么只需一天便可把它卖出。这位画家照办了,果然他获得成功。这位画家不是天才,否则他卖一张画无须等一年。但是,经过一整年的努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下的苦功终于得到了回报,那便是他的画获得了成功,而他从创作这幅画中悟出的将是更多更多。
我们总习惯于赞叹名家们的成就,以为妙不可及,自叹弗如。我们很少关注名家成就背后的艰辛劳动,不知道他们为此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我们看惯了一挥而就的辉煌,便自然地将成就归功于天赋、灵感。这种看法,便将名人神化,在实践中必将导致轻视主观努力,强调客观条件的错误,必将不利于个人的顺利成长。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都在验证着这条朴实无华的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下苦功夫,铁杵都能磨成针,还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布拉凯特从两万多张云层照片上的四十多万条x粒子径迹中发现八条产生了分叉,从而推动原子物理的发展;居里夫妇经过无数次的称量、提取、实验、计算,才发现了镭元素;伴随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的斗室里堆着数麻袋的稿纸------科学史册里记叙着科学家们探索的足迹,艺术殿堂里镌刻着艺术家们创作的历程。这些都重复着一个昭然若揭的事实:没有谁能轻易成功。即使真有所谓天才,不努力,也有天才泯灭的一天。而机遇,也只有对能把握它、利用它的人,才真正成其为机遇,那些庸人在机遇与之擦肩而过时,或许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
艰苦奋斗,不懈努力,这是一切有作为的人们改变命运,获得成功,为人类作贡献的锐利武器。只希冀付出"一天"代价以求成名获利的人,胜利的女神是决不会垂青于他的。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在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用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去培育成功的花吧。
记住,功夫之苦,皇天不负!
【点评】
这是一篇在50分钟内完成的考场作文。该生抓住所提供的"一天"与"一年"的关系,透过表面现象,挖掘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主旨,同时联想到青年学生往往只艳羡名人头上的光圈,而忽视名人成才的艰辛,从而确立文章论述的重点:需下苦功方能获得成功。可见该生在快速审题立意中,既抓得准所供材料的要害,又注意论述重点的现实针对性,从而使写作获得了成功。
(二)、“寓言型”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日,鸟类王国派出两个考察组,分别对苍鹰、麻雀、喜鹊、乌鸦进行工作考察。
第一组的考察结果是:
苍鹰:性格孤傲,没有群众基础。
麻雀:爱闲言碎语,喜欢搬弄是非。
喜鹊:说话没有原则,好人主义严重。
乌鸦:爱说别人的坏话。
第二组的考察结果是:
苍鹰:业务水平高,进取精神强。
麻雀:能深入群众,做事勤奋努力。
喜鹊:善于团结同志,群众反映好。
乌鸦: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
有人习惯以挑剔的眼光看人,所看到的都是缺点;有人习惯以欣赏的眼光看人,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闪光点。怎样看待一个人,直接影响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如何看人,如何待人,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或者你有怎样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请以“看人的眼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命题依据】
本题着重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冷静思索,理性看待。
【写作提示】
结合材料“看人的眼光”这一话题,我们会发现它具有辩论性:①用挑剔的眼光看人,而这种人的立场和心理本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说它好,因为他对人坚守原则和公正,不虚美,不隐恶;一类是说它不好,因为他看人“戴有色眼镜”先入为主,缺乏公正的辨别力。②用欣赏的眼光看人,同样,这种人的立场和心理本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说它好,因为他待人宽容;一类是说它不好,因为他不坚守原则,只做老好人,其结果是有害工作。
【例文】
看人,不戴有色眼镜
有一位樵夫,当他准备上山砍柴时,却找不到自己的斧子了,正在樵夫因为丢失了斧子而焦急万分的时候,邻居从门前路过。
看着路过的邻居,樵夫只觉得他鼠头鼠脑,形迹可疑,樵夫愈是看着邻居,便越是觉得邻居可疑,最后,他自言自语道:“嗯,斧子一定是被邻居偷走了!”次日,当樵夫路过他砍柴的树林时,才猛然想起,原来昨天自己粗心将斧子遗忘在了树林,并没有带回家去,他钻入树林,很快便找回了丢失的斧子。当樵夫回家后再遇见邻居时,感觉邻居举止优雅、言语和善,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坏人。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待一个人时,不要将先前形成的偏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以致于迷失了自己的视线,看不到别人真实的面貌,这就像樵夫在失斧与得斧时的心理一样。
历史中成就大业的统治者,正因为其不以有色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唯才是用,才成就了自己的大业。
战国时期,齐国曾是一个小国,齐宣王不用有色的眼光选拔大臣,大胆地启用了贪婪吝啬的百里奚为自己的相国,从而使齐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美国内战时期,一开始北军节节败退,作为统帅的林肯反思了自己的败因:选用人才的标准太过挑剔,不容许有任何的缺点。知道了这一点后,林肯摘掉了自己的有色眼镜,大胆任命了酒鬼格兰特为将军,从而保证了北军的胜利。
因此,以一颗公正的心去看待别人,才可以真正的辨别好坏,识清真伪。
与他人相处时,请拿下自己的有色眼镜,你将会拥有一双明亮而透明的眼睛,它能帮你透过别人的不足,看到别人的优点,你便不会再因为别人小小的过失,而斤斤计较,你便不会再因为以前的一点点摩擦,而轻视了朋友间真诚的友谊,于是,你变得宽容大度,你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尊重别人,友好地与人相处,你将会感觉到友情的可贵,人际的和谐,生命的美好……
氤氲的迷雾会隐藏美丽的花朵,漆黑的夜晚会阻挡灿烂的阳光,浓密的森林会掩盖闲适的溪流……每当此时,我们会因感受不到花朵的艳丽而惋惜,因抚摸不到花朵的艳丽而惆怅,也会因为领悟不到溪流的那份闲适而黯然神伤……那么,当我们因为自己的偏见而曲解朋友的好意,辜负了同伴的良苦用心时,难道不更加感到可惜?
让我们摘下有色眼镜,以一双明亮的眼睛去看待别人吧!
【点评】
本文主要以“看人,不戴有色眼镜”的观点展开论述。开篇就以一则故事开头,显得新颖别致;第二段又以中国古代齐国和美国内战时国家首脑的用人宽容的态度来说明观点;第三段方提出本文的观点;第四段又以极其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进一步说明观点。这样使全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堪称学生议论文中的精品。
(三)、“寓言型兼关系型”。
4、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
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依据】
本题着重引导学生从作文的基础等级着手,从发展等级着眼,从构思谋篇的立意运筹,从现实和理性入笔,以形创新,以意制胜。
【写作提示】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其寓意比较浅显,不难理解。但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辨关系。从话题内容看,“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要辩证地对待,辩证地分析,在写作中不能失之偏颇。
(2)联系实际。从材料提示看,与寓言故事中类似或相反的情况很多,在写作时,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有物,不能脱离实际,空发议论。
(3)形式灵活。从写作要求看,文体自定,形式灵活。若写成议论文,重在旨意;若写成散文,重在情趣;若写成小说,重在形象。
【例文】
变……变——变不变
“我是太阳!”尼采在世界面前呐喊。
这句话让他成为疯子,让他在世人的鄙夷之中痛苦地结束了孤独的一生。
“上帝退场了,我便是神灵。”梵高在他破碎的世界里喃喃自语,金色的向日葵无法温暖他性格中的阴暗与潮湿,在精神分裂的残忍欺凌之下,他扣动了扳机,平静地躺在热烈的葵花丛中。
他们改变不了世界的愚昧,只好努力地去诠释自己,然后以世纪早生儿的姿态被世界扼杀。
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吧!像尼采,虽然他生前没有被世界所接受,可他的思想却照亮了人类文化那未曾有人涉足的夜空;像梵高,虽然他不被别人所接受,可他的作品将艺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不要去奢求世界为你而改变,踏踏实实地去改变自己吧!世界不因一个人而存在,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强大,哪怕是光芒万丈,也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弱小,甚至穷困潦倒。世界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以同样的时间和生命,不同的是我们如何在生命的土地上播种、耕耘。也许有的人很幸运,他拥有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在世界的庇护下可以轻松收获;也许有的人被世界所遗弃,只得到了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任凭洒尽汗水用尽心力也得不到与幸运儿一样的快乐与光芒。于是有人开始埋怨,埋怨命运的不公,自己总是得不到与别人同等的幸福。
就像泰戈尔说的,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我们总是看到那些被紧紧锁上的门,拼命地想去打开它,却不肯转过身去看另一扇世界为我们敞开的窗。于是不停地错过,不停地后悔,不停地流泪。
张悦然说:“人是应该改变的,改变那些让自己痛苦的固执与桀骜不驯,要试着用真诚去拥抱和接纳整个世界,去爱每一个最重要的人,永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让眼泪掉下来。”
是的,聪明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他们努力地去适应社会但又不舍弃自己的棱角,就像杯中的水一样,透明晶莹,既能够根据杯子的不同而适时改变自己的形状,又能在坚持固守之中滴水穿石。
人在世界上生存,接受了尘世的浑浊与苦痛,谁能泰然自若地让那些渣滓沉淀于水底而保持灵魂的澄清,谁便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可以改变自己,但不丢掉个性的棱角。这也许便是我们追求的极致。
【点评】
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①立意深远,观点鲜明。文章告诉我们,人可以改变自己,但不应丢掉个性的棱角。一语中的,切中肯綮,有很深刻的人生指导意义。②选例精当,论理形象。作者以独特的眼光,捕捉古今中外那些鲜活而富有灵性的事例,让读者在尼采、梵高、泰戈尔和张悦然等典型人物的言行中,去体会思想,去明辨是非,去领悟真谛。同时借喻手法的运用也值得一提,如:“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③语言凝练,言辞激越,犀利敏锐,耐人寻味,催人警醒。
(四)、比喻型
5、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请以“藏与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审题提示】
“藏与露”是一对矛盾。深藏不露是一种谋略,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故意把内心隐盖起来,以麻痹对方,如勾践的卧心尝胆,刘备的巧解失态,都是以忍辱负重和随机应变隐饰自己的真心,不让对手识破其东山再起的野心和争霸称雄的图谋,以避开敌人的锋芒,争取时日,积蓄力量。而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就会露出利牙,刀枪出鞘,置敌手于死地。是为韬晦之计。此其一。
其二,着眼于“藏”字,以《落花生》的内涵为立意的落脚点,歌颂那些幕后的英雄,默默奉献的精神,重“实”轻“名”的品质。有些人没有明星头上耀眼的光环,没有专家学者的名分,但他们辛勤耕耘,甘当人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教练、陪练、教师、编辑、舞美工作者等等,都是耐得寂寞、远离名利的人,他们把深情藏在心间,把责任压在肩上,用智慧和辛劳把别人高高举起,为祖国和人类赢得荣誉,也不失一种堂堂正正的威仪。有些人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宣言,没有包装?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富贵所惑,而终有所成,如石破惊天,把埋在地下的硕果献给世人。这是藏和露最完美的统一,是人类最高的智慧。此其二。
其三,也有些人心气浮躁,张扬招摇,未有产品,即有广告,小有所成;’即以名流自称,以横扫大师、骂倒一切显示自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才。这种人露得快,也去得快。
6、一位先哲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请以“沙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提示】
通过审材料,我们发现,话题“沙子”是比喻型,这是个典型的比喻型的话题作文,对比喻型的话题材料,我们在审题时就要挖出材料的“比喻义”.如“远处的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鞋里的沙子”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小的缺点和前进路途中的小困难”,“随时倒掉沙子”比喻“随时改正缺点和克服困难”。因此,这个题目是要让我们阐述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在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小困难和自身的小缺点,那么我们就要随时改正这些缺点和困难。
7、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你心目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审题提示】
这也是一个比喻型的材料,这个话题中的“水仙花”就是一种隐喻,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因此,这个题目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可以联想到抗“非典”英雄两院院士钟南山的一句话: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生活在理想中,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但如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道德却在进一步堕落,审美情趣进一步下滑,那将是人类的灾难。
8、多角度审视,挖掘其寓意。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挖掘材料的寓意,是审好寓意型话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某人喂了两只鸡,一只爱唱,一只喜静。每天,一听到“咯咯嗒”的叫声,主人就从爱唱的那只母鸡旁边拾到一个鸡蛋,因此主人喜爱它,喂它精致的饲料。一天,主人从鸡笼旁经过,刚好看见那只喜静的鸡在草窝里产蛋。蛋一落地,它便起身不声不响的离去,而那只爱唱的鸡却大摇大摆地走到蛋旁,“咯咯嗒”地叫个不停,主人至此如梦方醒。请以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提示】
这个话题作文的材料就是寓意型的材料,这时,我们就需要多角度审视找寓意。审视出“喜唱者”寓“不勤恳工作,成绩面前你争我夺”,“喜静者”寓“淡泊名利,不求荣耀显达的情怀;不善于宣传自己”,“主人”寓“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要实地考察。”通过审视寓意,我们的思路打开了,联系生活,我们既可阐述“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淡泊名利,不求荣耀显达的人”;又可阐述“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客观地分析问题”;还可阐述“在生活中,我们勤勤恳恳地工作,不要过于看重成绩”等。
9、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接受阴影,才会有阳光的明媚与灿烂;拒绝阴影,只会是阴天,不会有阳光。”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想要阳光,拒绝见阴影,这显然是难以办到的。那么该怎么办呢?请以“阳光与阴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提示】
通过审视“阳光与阴影”这个话题,可以悟出,有两个方面的要素要把握好。话题既是关系型,又是寓意型,要把握好关系型,就要在作文中阐述好“阳光”与“阴影”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即既要拥抱“阳光”又不回避“阴影”。要把握好寓意型,就要在作文中透过阳光和阴影这一表面现象,联系社会、历史以及个人现状来提示出它的深意,比如“接受阴影”寓“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有阳光的明媚与灿烂”寓“有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有事业的成功与辉煌”等,这样,作文的立意才不会偏离,也才会有深度。
2006高考话题作文预测:
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小王进了一家公司。当领导分配她做最基础的工作时,原本很有优越感的她立即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一次,在计算收益时,她把一笔投资存款的利息重复计算了两次,虽然最终没有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但整个公司的财务计划却被打乱了。事后,她却很不以为然,觉得只要下次注意就是了。这让主管很不放心,以后再有什么重要的活,总找借口把她“晾”在一边。
材料二:上海某著名高校毕业的一位才子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书本、零食、新买的枕头甚至酒瓶等杂物。因为桌子空间有限,才子把过道也发展成了他的仓库。就这样,没过多久,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就因为邋遢而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拜拜了。
人生的很多失败,最终并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我们自己。请以“认识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不得抄袭。
【命题原因】
1).现在的青少年都有好高骛远的毛病,他们不愿意做最基础的工作,这对自己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以为人民服务为职业宗旨,以服从社会需要为择业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2).习惯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现在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下,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何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是他们能否适应社会的重要一环。
3).“认识”是形成人生境界的一个重要方面。“觉解”的不同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激发学生的觉解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风向预测】
1).话题作文考了十余年,关系型话题是比较成熟的一种考查形式。它不易压题,便于选拔优秀学生,又可以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便于发挥各自的优势。
2).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特别是2004年和2005年,话题作文仍是主流,而关系类话题又仍是话题作文的半壁江山,2006年还可能考到这类作文。
3).人与环境、和谐与发展等是社会热点,也代表了培养人才的倾向。作文考试也将继续把人生、人品、心灵、生存、发展、环境等内容作为考查的的重点。
4).“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主义传统仍然是文风的主流。为了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务实求真,材料仍会用事例、故事、寓言、哲理文句等来引出。
5).话题的限制仍然以“三自”要求考生,字数不得少于800字。为了进一步加强文体意识,有的省仍会对文体作出限制,特别是诗歌和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