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消息与社论 专项练习
一、“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从概念讲,“消息”与“通讯”同属于新闻文体;从表达方式、文章结构、篇幅等方面比较,“消息”与“通讯”各有其特点,不能混为一谈。
①从表达上看:
消息——以简要概括的叙述性语言为主,描写、议论的语言基本不用(偶有使用,也须尽量控制文字量。)如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导语部分简述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的概况,主体部分叙述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经过;议论性的文字很精简,扼要指出我军在中西两战中节节胜利的原因。
通讯——不拘泥于叙述,为使报道内容鲜明、生动,常使用描写性文字;撰稿人也可以作必要的抒情与评论。通讯,可对人物形象作描写、刻画,对事件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当然这些必须以真实为准则。)如《北京立交桥》的第一段,由作者的回忆、经历写起,很有点叙事散文的味道。但通讯主体内容文字还应是叙述性的,并着力突出新闻的特点。
②从结构上看: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结构模式。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构成。大致按事件发展顺序叙述;如果需要,也可以采用倒叙方式。
通讯——没有固定的结构模式,记叙顺序不拘一格,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各种方式都能使用。如《北京立交桥》在依次介绍了复兴门、阜城门、建国门、东直门等十座立交桥后,又回述当年“这道道飞虹不曾出现在京华大地时”的情景,这样写形成对比,突出了立交桥的作用,增强了宣传效果。
③从篇幅上看:
消息——短小精练,简单明快,一条消息一般只写一件事。消息,贵在新、快、真,容不得拖延。
通讯——篇幅较消息长得多,在一个主体内容中包含比较丰富的材料,便于报道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事件过程复杂的事件。
还应说明的是:“消息”与狭义的“新闻”是同义词,指“新近发生的具有宣传价值的事实的报道”。而广义的“新闻”泛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中发表或播放的消息、通讯、特写、社论、评论、调查报告等等。
二、浏览、略读、精读的要领: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生要“养成读报的习惯”。读报的意义自不必说,但现今的报纸种类繁多,每张报纸的信息量都很大(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这是时代特点的反映),要“读有所得”(获取重要的,特别是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必须掌握科学的“读报法”。对于学生来讲,应掌握浏览、略读和精读的要领。
浏览——指对阅读材料大略的整体性的观照,以了解梗概。以读报为例,一张四版的报纸,可以按一版到四版顺序扫描一遍,特别要关注文章的标题、导语,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使自己“为之一惊”(即时情绪调动)的消息、报道,将其作为略读或精读的备选材料。在浏览中,还可以看看各版面固定栏目上的公务类、社会服务类(如天气预报)的告示。浏览的功能在于“选择”,同时也可培养在随意状态下获取信息的能力。具体到一篇文章也可以用浏览的方法作梗概了解。浏览,一般是以快速阅读的态势进行的,久而久之,浏览中的发现能力,取舍能力就会增强。浏览不是阅读的终结,是更有效阅读的起始,它与囫囵吞枣、粗枝大叶不是一回事。
略读——就对一篇材料而言,起码要达到读后迅速提取“主题词”的效果,要产生比较清晰的印象,因为在某种情况下,曾作为略读的材料可能又有精读的必要。略读,还指对一篇材料内容的取舍,比如,读一篇科普类的文章,其中有些内容自己很熟悉,就可一带而过。从某种意义上讲,略读是为精读作准备的(筛选精读的内容,节省出精读所需的时间)。略读,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略”不是粗疏,它强调的是针对性,培养的是快速、定向选择的能力。掌握略读技能,提高略读效果,是培养现代学习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读——这一点在语文课中强调得最多,语文教学中的精读习惯养成,重在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它往往和阅读训练合在一起。通常是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过程。
课外阅读中的精读是一种自为的、带有明确目的阅读行为。这里,首先是需要。如果不思进取,倦怠松懈,很好的阅读材料摆在眼前也读不进去,所以要培养不断进取的精神,要有贴合自己实际的兴趣、追求,这样,在心理上就会产生精读某些材料的要求。其次,精读要在自己不懂或一知半解的内容上下功夫研究,探求,必要时应查阅资料以助解疑。精读的兴趣,常产生在质疑与解疑之后。为提高精读质量,可结合动笔(圈点勾画,评点摘抄)。在精读中,不光是学习新知识,还要分辨优劣,在心理上与作者交流、论辩。一般来说,精读在局部,但局部读精、读透还必须观照、把握整体,否则会产生片面认识,及至肢解整体文意,钻牛角尖,“读进去而出不来”。
三、消息《六选手得五枚金牌一枚银牌》的阅读价值:(见课本P92)
上面一则消息,刊登在1990年7月17日《人民日报》第1版,后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今天看来已不具备时效性了,但精读这则消息,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①标题完美。它的标题包括消息通常采用的多行标题:主标、引标和副标。主标“六选手得五枚金牌和一枚银牌”,用我国参赛选手全部获大奖的事实来概括消息主体内容,醒目且达到令人振奋的报道效果。引标“数学奥林匹克中国队成绩卓著”,简明而准确地说明新闻背景。副标“是1986年参赛以来最好成绩”,对主标作进一步的补充,再次强化报道效果。
②主体突出。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旨在报道更具体的事实。这则消息用三个段落主面叙述比赛获奖情况,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援引裘宗沪权威性发言,阐明了竞赛及获奖的意义,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③用语得体。消息用语得体的根本标志是严格把握事实,不作夸饰。这则消息全文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在提供背景的语句中,使用了既尊重事实又耐人寻味的词语,如“在曾经是欧美选手一统天下的IMO比赛中,亚洲选手的表现已越来越引人注目。”一句中的“曾经”、“一统天下”、“越来越引人注目”等词语使用得非常得体,既不张狂又不谦卑,让读者在体味中明了事实,各有所悟,各有所得(欧美选手和有关人士感到形势逼人,亚洲特别是中国读者则受到鼓励)。消息的结语顺便交代了“鼓励奖”的颁发原则,使这则消息内容完整、丰满。
四、社论《别了,0!》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见课本)
报纸上的社论是典型的评论文章,它必须观点鲜明、正确,有很强的政策性,原则性。但这并不意味语言单调,总是板起面孔说教,一篇好的社论,在文风上也应生动、活泼,“笔端常带感情”,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别了0!》标题新颖别致,充满胜利豪情,寥寥几个字震憾着读者的心。它抓住我国运动员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第一枚金牌的新闻,阐发了这一成绩的深远意义,字字句句洋溢着爱国主义的热情,用语铿锵有力,如开篇一句“是我们,是我们中国人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气势如潮,“是我们,是我们中国人”9个字响遏行云,既是准确的新闻发布,又是一首颂歌的主旋高奏。在对“零的突破”放情讴歌时又有深沉、冷静的召唤:“这是响亮的序曲,是更大胜利的前奏。”文章的态势很高。
这篇社论不足300字,但以点带面,开阔了中外读者的视野。社论向世人宣告:“中国已跨入‘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时代”。文章主旨宏远,留给人们遐思的空间。
结尾一句含义深刻,“我们当之无愧地向全世界说:‘别了,0!’”难道仅指竞技体育成绩吗?恐怕每一位富有爱国热情的读者读到这里,都会心潮澎湃,想到很多很多……
五、“正面回答”与“侧面回答”
课文《答记者问》载有张志公先生就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以及汉语学习的有关问题回答记者询问的谈话记录。志公先生对记者的询问一律作正面解答,可谓“答皆所问”。如:
记者问:口语表达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志公先生答:表达的最大要求是经济、直截了当,少说废话。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具有尽可能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也就是说,要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达到说话的目的,提高效率。
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或受某些因素制约,答话人不一定都正面回答问题,请看下面一例:
1994年“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召开期间,有位国际奥委会官员以友好的态度问我国运动员××:“贵国政府是否准备申办200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回答:“奥林匹克精神反映了全世界人民的愿望——平等竞争、积极参与、加强了解、和平相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万里长城脚下点燃奥运圣火,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使世界了解中国的最好机会,更是发扬光大奥林匹克精神的需要。”
那位奥委会官员听到这番回答很高兴,点头称是:“是的,奥林匹克——中国,两个响亮的名字一定能相映生辉。”
从我国运动员××回答的内容看,没有明确说到中国政府对申办2004年奥运会的态度;他的回答闪避了“申办”二字,但又不闪避“奥林匹克”、“中国”这样的字眼,显然这是侧面回答对方的提问。
××的回答,是非常得体的。
第一,他只是一位运动员,无权代表政府就重大决策发布新闻消息。
第二,就当时情况看,我国政府对是否申办2004年奥运会,没有作出明确反映,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不宜在外交场合作什么揣测,以免新闻传媒借题发挥造成不良影响。侧面回答反而严肃、稳妥。
第三,××从奥林匹克精神谈起,合理推论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积极意义,这既是对祖国尊严的维护也是对奥运精神的宏扬。这样一来“申办”的具体时间就变得次要了,即使在回答中不涉及也不会使对方不悦或尴尬。
这样回答,友好、庄重、适度,决不属于“答非所问”。
【综合练习】:
一、精读《他们的未来不是梦》(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会初中语文第三册95页),分条概说这篇通讯的特点。
答:1、有详有略——
2、侧面描写——
3、立意深远——
二、为下面一则消息撰写引标与副标。
( )(引标)
本市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主标)
( )(副标)
本报讯(记者冯瑞)本市8次科研成果荣获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八五”期间本市共获国家发明奖8次,国家科技进步奖27项。
北大方正集团的主打产品“北大方正电子排版印刷系统”已实现产值10多亿元,由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王选等完成的“北大方正电子排版印刷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由北京地铁总公司、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市畜牧局、北农大、北京动物园等单位完成的地铁浅埋暗挖法、脑干占位性病变及其外科治疗、蛋鸡平衡日粮、大熊猫人工繁序等项目菪获二等奖。
市政工程院、北工大、地铁总公司等单位完成的“西厢”桥梁工程。长城电影院设计、地铁轨道检查车获三等奖。
(选自《北京晚报》1996年2月27日第一版)
【答案】:
一、本题旨在训练学生发现文章写作特点并用简明、完整的语句加以概括。
1、答案:对竞赛成绩发布现场的气氛,我国选手得分情况写得较详;对我国选手获奖的影响,意义写得简赅。
详写获金牌的三位选手:周彤、汪建华(满分)和王崧(我国代表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其中对王崧的情况介绍得最多,略写余嘉联、张朝晖(均为金牌获得者)和库超(银牌获得者)。
2、答案:写教练杜锡录的心理、表情,从侧面反映我国选手获奖的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3、答案:结语两句话深刻指出了IMO对我国青少年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及我国选手参加IMO的国际影响,使这篇通讯的立意更加深远。
[详写现场气氛对读者的感染力很强。评议性的话要简赅,这是通讯写作的原则,通讯应以叙述、描写实况为主,辅以精简、深刻的评议。这篇通讯是指介绍我国参赛选手情况为目的的,描写杜教授的心理、表情也是为了反映参赛选手成绩喜人、前途远大的,故属于侧面描写。
结语是对我国参赛选手取得重大成绩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的高度概括,紧扣IMO活动,从IMO与中国的关系和中国参加IMO这两个紧密相关的方面来评议的,全面、、见解深刻,反映出作者撰写通讯的思想性: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会以6位获奖选手为榜样刻苦学习,勇攀高峰,为国争光;IMO将吸引更多的有志者,因为它对于中国,对于世界认识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让学生熟悉、掌握消息的标题格式和要求,培养提炼主要信息的能力。
引标:重视科研,成果累累。
副标:北大方正集团等九家单位榜上有名。
[引标、副标的答案仅供参考,还可以有另外的写法。如“引标”可拟作“科研形势喜人”或“8项科研成果榜上有名”等;“副标”可拟作“‘八五’期间共35个项目获奖”或“奖项众多成果突出”等。不论怎样表达,都必须遵循两个原则:①提挈新闻的主要内容。②用语简明,有吸引力。]